冬奥两周年,留下的冬奥遗产不只有场馆

体坛产经02-07 07:30 体坛+原创

微信图片_20240206234943.jpg

围绕后冬奥时代遗产的讨论,再度火热起来。

北京冬奥会开幕两周年之际,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又增添了“新气象”——2月4日,华体翼翔旗下庞清佟健国际滑冰俱乐部(国家速滑馆培训点)在标准冰场内举行剪彩仪式。去年国庆期间,正是在这片冰面上,庞清、佟健与众多奥运冠军一起,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全明星”阵容的花样滑冰商业演出《冰梦丝语》——Magic On Ice。如今他们将继续利用“冰丝带”中心的这片冰场,为普通爱好者、青少年以及专业运动员等不同群体提供优质场地。

“冰丝带”是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竞赛场馆,也是冬奥会遗产的闪亮名片。在后冬奥时期,它将承担起推动中国滑冰运动发展的重要使命,举办各种规模和类型的赛事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参与者。自2022年7月对公众开放以来,“冰丝带”已经累计接待超过60万人次的参观、培训、滑冰体验等活动。

在佟健看来,更多的冰场、更多的滑冰爱好者、更好的项目普及,已然让花样滑冰这项运动迎来了发展的好时代,“在这片服务过奥运的冰面上,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冰雪运动魅力,培养我们的后备人才,让他们未来在国际舞台上,为国争光。”

利用有形资产:谋划好“冰丝带”这块冰

“冰丝带”的标准冰场上,一群小学员正跟着世界花滑大奖赛冠军闫涵学习滑冰。他们伸展双臂,如燕子般翩翩滑过。闫涵不时地走到他们身边,给予一些技术指导。小学员们虽然年龄和水平各不相同,但都对滑冰充满了热情。

为何当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向往花样滑冰?佟健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因素,就是受到“冬奥流量”的影响。“以往我们说我们是滑冰的,很多人不太理解到底是旱冰还是真冰,从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到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热情持续释放,我觉得首先从理念上来讲,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佟健说。

人们对花样滑冰热情大大提升,是滑冰市场增量的先决条件。而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遗产,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也串联起冰雪产业的上中下游产业链。

从数量上来看,自开始筹办北京冬奥会后,我国的冰场数量就在稳步增加。根据《2023中国冰雪产业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拥有滑冰场地1576家,同比新增126家,增速8.69%,占冰雪场地总数的64.27%。

从质量上看,北京冬奥会场馆遗产,为高水平国际、国内赛事和群众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专业的场地。以“冰丝带”作为参考,过去两年内,大道冰面迎来了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分站赛,“冰丝带”市民速度滑冰系列赛也相继举行。除此之外,场馆还保障着国家级、北京市区级专业队训练。大道内的标准冰场,引进了众多知名冰上运动项目培训机构,提供包括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项目从零基础到专业化的培训课程。

“‘冰丝带’的这块冰,是有别于以往我们进入的其他的冰面,因为它是奥运的一个新建场馆。”在佟健心中,谋划利用好“这块冰”,青少年培训、商业演出以及大众活动推广缺一不可。“我们也希望从去年冰丝带的冰上演出到今年的冰上赛事以及一系列的演出和我们的专业化培训,能够让冰丝带发挥更大价值。”

在后奥运时代,当越来越多的冬奥场馆纷纷转入赛后运营模式,庞清佟健国际滑冰俱乐部并不是唯一的受益者。

为了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体育总局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的工作方案》提到,要深挖冰雪消费潜力,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推动冬奥场馆赛后利用,鼓励承办冰雪赛事活动,提高场馆利用率,实现冬奥三个赛区场馆资源联动,释放冰雪消费潜力;增加青少年体育服务主体,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健康发展,为青少年提供更加优质的体育培训服务。

正如冰刀划过冰面会留痕一样,冬奥效应带来的市场增量,也让花样滑冰在中国的发展充满更多可能性。而发挥奥运场馆的长久价值,带动更多的冰雪人口,都是推动冰雪产业发展的基础路径。

传承无形遗产:赛事、培训、演出三位一体

场馆是北京冬奥留下的有形财富,而冰雪运动文化则是冬奥所传递的无形遗产。

当2018平昌冬奥会女单冠军扎吉托娃以一袭湖蓝色考斯滕飘逸踏上冰面,将水袖融入动作编排,带来融合中国武侠元素的《十面埋伏》时,现场观众无不拍手称赞。这是《冰梦丝语》——Magic On Ice的一幕,去年国庆期间,扎吉托娃在“冰丝带”献上这出精彩花滑秀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对于灯光和冰面设计的创新,让这场上舞台剧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这也是“冰丝带”在冬奥会后自主举办的首场大型演出活动,19位国际一流花滑选手所组成的“天团”阵容完整贯穿三场演出。其中,2022北京冬奥会女单冠军谢尔巴科娃和特鲁索娃分别重现了《大师与玛格丽特》和《库伊拉》这两套经典节目,也让大家仿佛回到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自由滑现场,弥补很多观众无缘冬奥现场的遗憾。

这场冰演,是“冰丝带”对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一次探索,也是对体育与文化娱乐元素的一次融合。它向广大观众展示了奥运赛场的多样魅力,不仅可以举办赛事,提供训练,还能举办时尚潮流的冰上演出。

作为冰演的主创之一,对这次试水的市场反馈自然被佟健看在眼里。

“我们希望今年能够结合去年的优点,弥补不足,不断去丰富打磨好这个冰演IP的品质和影响力,满足更多观众的观赛需求。”

将赛事、培训、演出结为一体,打造一条完整的花滑全产业链,是佟健所看重的。在花滑培训市场沉淀的多年经验,让他笃定,只有推动体育的职业化,才有利于更多人参与到花滑运动中,从而提高我国的花滑运动水平。

如今,很多来自于庞清佟健国际滑冰俱乐部的小选手,他们通过培训和各个赛事的筛选,最终有机会进入国青队甚至国家队的行列。

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教练人才的培养,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比如说我们跟中国滑冰协会合作开展基础教练员培训,旨在提高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和行业规范,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指导青少年和大众参与和坚持滑冰运动。这种合作还应该深化到培养和考核更多的青少年滑冰人才,培养更多基础教练员人才。”

国际奥委会对于奥运遗产的解释为:“是每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举办之前、筹备期间和结束之后为主办城市、当地人民和奥林匹克运动创造的长期利益。”

当越来越多被冬奥遗产滋养和鼓舞的青少年在冰场闪耀,观众席上,一定会有更多人受到激励,去参与冰雪运动、或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这样就能形成一代又一代花滑人才的传承,我们的体育竞技水平、体育职业化程度和体育市场化规模都能协调发展。”佟健说。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