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闫羽
脚下功夫不好的门将没资格用手出征,这绝对是当代世界足坛最大的潮流之一。从早年瓜迪奥拉挥刀斩哈特,到本赛季曼联弃德赫亚买奥纳纳,以及阿森纳出人意料地以拉亚替代拉姆斯代尔的主力位置,都说明扑救能力的高低已经不是考核门将水平的第一标准。而能用脚把球传好,帮助球队把球权控制下来,甚至是成为本方进攻发起形成破局的关键,这才是现代门神的最佳形象。
门将不只是守门的,而是“第11位外场球员”,进攻的第一发起者,这种理念听起来确实很不错。如果能多一位参与进攻的选手,足球难道不应该更加美妙?所以无论“传控派”还是“疯狗流”,大家都在这么追求。只是理想很好,现实却有些变味,至少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已经见过不少出球型门将丢丑。而争议也因此经久不衰:门将的脚法真有那么重要吗?
首先有一点必须承认,那就是知名教练对于门将脚法的要求完全是有增无减,比较极端的例子如拉亚替换拉姆斯代尔——后者并非是那种“传统英式门将”,脚下技术从广义上来说并不算差。而从数据角度来看,门将被越来越多的要求加入到后场传倒体系之中,这也是一种整体性的变革,尤以英超的变化最为明显。根据Opta的统计,英超门将的平均传球距离在4年前尚能达到40米,在经历了逐年的降低之后,上赛季的数据就只剩下35.4米。这当然不是说他们不会长传,而是英超门将已被更多要求用短传参与后场组织。
在十几年前的2010-11赛季,英超门将的平均传球距离足有53米,如此巨大的差别不能不让人再度感叹,时代真的变了。然而“先进足球”席卷世界,并不只是带来了美好与华丽。那些曾被吹得天花乱坠的新型门将们,也曾在过去数月为我们上演了太多悲喜剧。其中奥纳纳可能是大家讨论过最多的,曾几何时,他被称为是当世最佳门将之一,曼联战术重建的基石,但现在他早就成了喷子口中的大水货,脚下瞎整活手上不会扑。
而这也绝对不是毫无根据的瞎喷。回忆一下曼联欧冠客场战平加拉塔萨雷,喀麦隆人的三次拙劣表现可是一丁点都配不上他那达到5000万欧元的转会身价。尤其是被齐耶赫打进的第二粒任意球,奥纳纳先是反应迟钝然后又手型错误,愣是把对方很正的射门搂进了自家网窝。
不仅曼联门将故事多,被强推上位的“枪手一号”拉亚也不时抢镜,一会儿被切尔西边锋穆德里克打进惊天吊射,一会儿又出击跳得还没有卢顿后卫高,各种尴尬丢球引来一众球迷怒骂:留着上赛季功臣主力不用,非要换这矬子(拉亚身高仅1米83)作甚?
知道有坑,还前赴后继,这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答案或许并不复杂:这个时代造就了“门卫”的地位攀升,战术的演变已经让他们几乎成为了一种必需品。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并不只有传控流的队伍需要脚法出色的门将,而这一角色的作用也不仅仅是增加了参与组织进攻的人手,在不少业内看来,他们更是化解对手绝招的关键。
当下逼抢战术盛行,即便是中小球队也会囤积了一众“精干打手”,敢于在对垒之时压上前去拼一拼。而要破解这种高压,良方无非两种:一是绕开危险区,直接大脚找空当;二就是用很多传球倒脚消耗对手,“遛狗”遛到疯狗也没力气咬人。这两种套路无疑都最好有门卫的参与,尤其是后者。它甚至演变出了另一种思路,即让门将与后卫倒脚来“诱敌深入”。门将不被高压逼迫就一直控球在脚,等到对方“有破绽”了再选择出球。
在英超,这种操作似乎已经和高位逼抢同样普遍,诸如热刺、布莱顿这些崇尚进攻的队伍也在使用。但此战术并非万灵药,除了对手有可能不上钩,等高压真的来了,门卫们也可能因为心理或者技术问题,又或者“一时糊涂”而出错。典型案例如去年10月那场阿森纳对切尔西的2比2,双方门将拉亚和罗伯特·桑切斯都是“脚下有活”的西班牙门将,但也都曾莫名其妙地把球直接传给对手,这是心理的问题问题,也是战术的问题。
另外像奥纳纳这种于意甲、英超表现截然不同的情况,也和整体战术的不协调有极大关系。以曼联的现有配置根本踢不了所谓的先进足球,在后防搭档时常给自己挖坑的情况下,奥纳纳门线技术相对一般的问题自然就会被放大。
不过虽然出现了很多麻烦,主帅们却仍未有改变追求的意思,至少在当下,拉亚和奥纳纳们依然是他们的首选。而即便需要在2024年做出改变,“脚法好”恐怕也仍将是选门将时不可删除的一条要求。这就像当年瓜迪奥拉引进布拉沃被人嘲笑“射正亡”,他也没回头去重用哈特,而是继续寻觅最终找到了手脚都出色的最优解埃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