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颁布4条新政期待破局 外援多上0.5个影响微弱

王晓瑞01-03 16:28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王晓瑞报道

“报5上4”变成“报5上5”,足协进一步放宽对外援上场的限制。同时,“异地搬迁”获有条件放开、允许俱乐部在2024-2028赛季对所属球队冠名,加上俱乐部股权转让规定的细化,1月3日上午,足协连颁四项新政。而围绕这些新政的背后,无不透露一个信号——中国足协正力求在职业联赛领域内实现“破局”。

破局思路从何而来?

在四项新政中,最受瞩目的就是允许异地迁移和放开球队冠名。此前有消息称,这两项政策的实施,很可能还要经历一个半年至一年的梳理期,结果却是“先睹为快”。

cfa.jpg

对于异地迁移和放开冠名的可行性,过去数月,中国足协、中足联筹备组曾多次深入研究。除了众所周知去年11月在苏州召开了联赛工作会议,过去一段时间,足协还曾前往多个地方协会、地方俱乐部,相继展开了全国足球大调研。反馈显示,自主客场赛制恢复后,三级联赛运营活力总体提升,但各家俱乐部的情况参差不齐,有好有坏。而本着促进职业联赛长期、稳定发展的愿望,最终还是在联赛工作会议上,将各界所关心的政策问题,拿上台面予以讨论。而在当时,最集中热议的话题,无外乎是异地迁移、股权转让、中性名政策和是否开放冠名。但本着总体稳定的思路,新政推出时间并未被提到议事日程上。

但就在准入工作得到推进的这一个月,足协在梳理政策制度的同时,改变了原有的初衷,认为“成熟一项政策,便可推出一项。”比如开放球队冠名,经过审慎研究分析,认为俱乐部要求完善俱乐部和球队名称的建议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前提条件还是要坚持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中性名),允许俱乐部在2024-2028赛季对所属球队冠名。

无论放开球队冠名,抑或允许异地迁移,也都是有门槛和条件的。比如俱乐部所属球队不得接受俱乐部股东的字号、商号或品牌(包括与其相似的汉字或词组)的冠名、一支球队仅可接受一个赞助商的冠名、不同俱乐部的球队不可被同一赞助商(包括其前十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字号、商号或品牌)冠名,特别是第三点,这是防止关联关系和利益输送的一项措施。至于异地迁移,同样也有条条框框,最引发关注的一条,就是俱乐部完成变更注册会员协会后,原则上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变更,这也是为了避免如北京人和的“流浪者队”现象,尽可能地保证一家俱乐部相对稳定在一个城市,培养球迷群体以及球迷文化。

实际上在新政发布之前,各俱乐部早有心理准备。上月,足协又向各俱乐部书面致函,进一步征求意见的同时,也表达出以总体稳定为基础再调整的愿望。其目的还是要激活俱乐部的经营活力,促使联赛向着好、更快、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异地迁移,中国足协相关负责人解释道,“这项政策调整主要是考虑到一些俱乐部的现实状况,使俱乐部获得更多的支持与资源,让俱乐部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外援多上半个影响微弱

四项新政中唯一一条有关竞技的,就是微调外援上场名额,即在中超,由“7654”调整为“7655”政策,每场比赛可最多报名5名外援,同时最多登场5名外援。同理,中甲改为“4333”,每场最多报名3名外援、最多登场3名。

对这一政策的改变,外界首先联想到的,还是与亚冠精英联赛、亚冠接轨,但事实上,这一设想最先源于足协在调研过程中,从俱乐部得到的一个普遍反馈——外援报名人数和上场人数不一致。特别是个别球队的第5外援,对此怨言和意见很大,也极容易引起管理问题。因此从简出发,还是统一标准,确保人数一致。当然,放宽外援政策的另两个初衷,也是希望提升联赛水平,同时刺激球员流动。

平科.jpg

不过从上赛季后半段来看,不少球队尤其是几家大俱乐部,如海港、泰山、申花、国安,都出现了很难同时用满4外援的现象,这也说明了在缺少超级大牌的情况下,外援对中国一流球员的影响力正逐渐降低,甚至还有人被后者挤掉替补席上,而这个现象在日韩联赛也很普遍。因此,外界期待的“报5上5”同时首发,甚至同时踢满90分钟的场面,恐怕很难在新赛季得到推广。即便“报5上5”同时首发,对比“报5上4”的最极端情况,也只不过是第5外援的出场时间,由替补二三十分钟左右,增加到首发六七十分钟。

显然,这与外界所担心的“外援名额增加之后,挤压本土球员生存空间”,还是存在一些区别。实际上,由“报5上4”微调到“报5上5”,也表明决策者们在这个问题上慎之又慎,包括未来如何接轨亚冠,还得需要通过微调后的实战测试重新思量。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王晓瑞

《体坛周报》国内足球记者,常年报道各级男足国字号。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