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马德兴报道
中超联赛刚刚结束了下半程首轮的争夺,在本报进行半程小结时,记者曾撰文《热点掩盖问题》,认为中超相比疫情期间的确有些地方有好的转变,但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并不少,只是在一切向好的大基调下,着实无法将问题一一展开。而这第16轮比赛,有些问题就进一步地展现出来,令人不吐不快。
我无意多扯“中国足球有多黑、水有多深”之类的话题,特别是在当前反腐反赌全面深入之际。但有一个问题是必须要明确的,也是我一直强调的:中国足球不会因为反腐反赌抓了一批人,整体情况马上就会好转起来。这一点从2009年底开始的第一次“反赌扫黑”行动已经很能说明问题,如果情况就此好转起来,时隔10多年之后有关方面也就不会再有如今的二次反腐。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必须要将反腐行动常态化的同时,更需要围绕足球本身,全面提升足球业务能力和足球业务水准。
就以12日一场事关保级的关键性比赛——南通支云主场对阵大连人一役为例,如今外界争议的核心点是大连人最后一名防守球员都已经越过中线的情况下,桂宏接队友直传球后形成单刀机会并攻入一球,整个过程完全不存在越位一说。那么为什么助理裁判会举旗示意越位?
很多看客会将此举归入“黑哨”、“收黑钱”、“跟南通支云过不去”这一类说法。窃以为在目前的高压大形势下,裁判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继续收黑钱,或者专门跟某队过不去,借几个胆这位助理裁判都未见得敢那么去做。所以更为合理、更可信的解释恐怕是此人业务能力和水平太差,而且心理素质完全不过关!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裁判,必须要有一颗大心脏。三年疫情期间赛会制加上空场,让国内不少年轻裁判压根就没有经历过大场面。在全面恢复主客场赛制之后,最近两三年提拔上来的裁判员首先需要经历的就是这种心理上的考验。当现场上万名球迷众口一词、齐声“问候”裁判甚至是裁判的家人时,千万不要觉得谁可以轻易地“挺过去”。年初见到中国足协的相关管理人员、谈及中超裁判的问题时,记者所提到的第一点就是裁判的抗压问题。
过去这些年来,一遇到裁判的争议判罚,外界总是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动辄给裁判贴上“黑哨”、“泯灭了良心”等标签,如同国足一旦在重要比赛中表现不佳,总是先用“没有斗志”等来形容。但实际上,更多的时候实在是球员能力和水平有限,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拼。中国的足球裁判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桂宏进球被吹越位,可以说是近期一个典型的案例。
为什么裁判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不行,还能成为国家级裁判,还能执法中超联赛?这其实才更应该展开讨论,甚至某种程度上也就揭示了更为深刻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这些年来,裁判的选择、提拔晋升其实和中国球员是同样的情况。裁判也会有自己的“小圈圈”,什么样的人主政主事,他所在或者所属区域的一干人便会“受宠”,或是紧跟其后的人也将受益。所以,每一次中国足球裁判的管理团队换人后,被提拔或受重用的裁判相应地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在整个过程中,裁判员自身的业务能力、业务水平如何,或许已经不是考量的第一要素。
在这样的环境下,部分裁判员日常的精力并不是只用于钻研业务、提升水平。尤其是在水平、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关系,晋升恐怕就会更难一些。甚至还有哪怕是水平稍微差一些,但只要关系足够硬,依然还可以获得晋升的机会的情况。于是我们不能想象,在这样一种长时间形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成长起来的裁判们,究竟能有怎样的水准和能力?中国足球裁判的管理者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裁判员的整体口碑和水准并未有提升,恐怕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只在裁判或者足球领域存在,但是足球与其他领域最大的不同在于开放性,足球是要拿到一个公开的舞台上随时随地接受世人全方位检验的,足球裁判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被无限放大。所以,这就注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还必须要具备超强的“大心脏”。如果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存在缺陷,随时就可能被上风口浪尖并接受“煎烤”。像执法南通与大连人比赛的助理裁判,可能恰恰就是因为业务能力不过关,重压之下甚至忘却了越位的基本规则,所以才犯下如此重大的失误!
中国足球全方位的落后,根本还是在于“业务”。如果中国足球界依然不抓业务,不提拔那些讲正气、不会溜须拍马、不会搞关系、只钻研业务之人,中国足球哪怕是将反腐反赌常态化,恐怕也不可能令现状得到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