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特约记者 杨健
4年前爆冷无缘俄罗斯之行,对于此前世界杯征程稳中有升的美国队,无疑是当头一棒。痛定思痛之下,在大联盟从小球队起家的土帅伯哈尔特,一手主导了球队4年来地覆天翻的变革。球队固然以重返世界杯宣布阶段性重建成功,但围绕海归球员和本土国脚的席位之争,以及略显笨重陈腐的打法,又让人无法乐观。而26人名单中仅有3名老将的年龄配比,不但令山姆大叔成了“美国小兵”,似乎也流露出足协的真实念头:本届旨在用“国奥队”练兵,4年后本土世界杯再连本带利赢回来?
美国队空前激进的年轻化策略,不但体现在32强中最年轻的队长普利希奇,更在于本届3位三旬老将肖恩·约翰逊、里姆和阿龙·朗总体戏份并不重。球队中前场一水儿95后小伙,也将延续过去几届美国队跑不死的传统。毕竟,强调体能和对抗,是美国各大职业体育项目的铁律,足球也概莫能外。尤其本组身在明处的种子队英格兰早已被英超拖得疲惫不堪,威尔士和伊朗又以老将居多,乱拳打死老师傅,显然是伯哈尔特最想看到的局面。
然而,美国队的战术执行,似乎又不足以支撑爆冷的企图。曾在科特布斯和邵佳一做过队友、见过德甲世面的伯哈尔特,战术上相当死板教条,球队缺少优秀中场组织者,却不思提速,总试图用体魄优势粗暴制胜。这样原始的思路,导致美国队在热身赛被日本队耍得团团转,甚至不以对抗见长的沙特都能老叟戏顽童。这固然和球员比赛经验匮乏有关,但何尝不是顶层设计的锅?
当然,美国队至少还有拿得出手的前场三英:身为现役队内最佳射手的普利希奇自不待言;本季在利兹联以猛冲猛打圈粉无数的阿伦森,亦是锐气逼人;加上成名经年的多面手雷纳,球队缺少中锋似乎还不那么致命。然而,总身价超过2亿欧元的美国队,多数国脚在欧洲混得并不开心:普利希奇和麦肯尼因为战术和性格问题,在各自俱乐部长期坐板凳;穆萨在人手紧缺的瓦伦西亚本已踢上主力,但伤病不合时宜地找上了他;志大才疏的德斯特,从巴萨到AC米兰,俨然成了灾星;更别提首发门将特纳在阿森纳板凳坐穿,完全没有比赛状态可言……
在撇清所有8年前出征巴西的老国脚后,伯哈尔特实则把自己逼上了一条不成功则成仁的单行线。自上任至今,围绕他的争论始终未曾消停。美国媒体热衷于深挖他在足协任职的亲哥如何“扶弟”;而他上任后当即宣布,每年冬歇期都要组织大联盟球员到国家队集训磨合,不论面对的赛事如何重要,都会在国家队名单中加入大批大联盟球员,旅欧海归们甚至都偶尔要打替补;此外,经验丰富的中卫布鲁克斯因为和主帅积怨颇深无缘出战。
天时地利人和,似乎都不站在伯哈尔特一边。对此伯哈尔特倒也颇有自知之明:“充满自信且无所畏惧当然是好事,但世界杯永远不能掉以轻心,而球队最大缺陷,就是对这项赛事缺乏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