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像皮球,从男足踢向男篮!

耿鹏飞09-10 17:12 体坛+原创

体坛全媒体记者耿鹏飞

终于,似乎轮到男篮“沦落”到需要找归化球员的时代了...

QQ截图20220910171214.jpg

然而,有男足归化政策执行失败的案例在前,舆论一如既往地反对和讽刺:

场景上和视觉上我们都接受不了国家队有黑人球员;

这还是炎黄子孙吗?泱泱华夏15亿人就找不出5个会打篮球的吗?

姚明没退役之前,我们归化一个好的后卫似乎还有点必要,能冲冲世界大赛4强,现在嘛...

总之,当男篮下滑到在亚洲无法予取予求的位置时,归化的必要性和反对声就顺理成章地出来了。

前车之鉴,男足归化政策执行失败在哪?

太贵了!安家费和工资加起来,都是亿元级别的,虽然花的是企业的钱,不是纳税人的钱,但过高的工资会带来更衣室的负面效应,影响场上场下的凝聚力和即战力,而12强赛土帅对归化球员的使用,也多少有些保守;

本质上,是俱乐部行为,非足协层面的国家队行为,这带来的问题是准入即标准,符合标准且母队俱乐部有钱的外援就通通归化,没有考虑国家队阵容维度的需求,就会造成个别位置的冗余和缺人;

最后,由于国际足联的规则限制,球员必须连续居住生活5年才能被归化,所以大部分归化球员效力国足时都已过巅峰期,甚至个别球员已经伤病缠身。

男篮归化和足球归化比有一些利好的差异:

费用不高,大概都是百万美元级别,不会带来队内更衣室问题,社会舆论在财务逻辑上的阻力也没有足球那么大;

政策限制少,今天去归化,明天就上班,来了就是即战力;

效果显著,由于篮球的场地更小,参与人数更少,来一个好球员,无论是自己干还是带动队友,对球队即战力的提升幅度都比足球归化外援大得多。

利好这么多,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归化?

就事论事的角度,全球都在归化,亚洲类似菲律宾和日本,归化外援后提升都明显;最近的欧锦赛,各队归化的黑人球员也不少,希腊已经有了字母哥还在归化,从成功案例和操作难度,男篮明显优于男足,这“买卖”干的过。

本质上,归化的根源在于国家队成绩是否重要:

从关注度和带动示范效应上看,很重要,此前的冬奥会,我们归化的谷爱凌,无论是对冰雪项目的参与度还是冰雪行业的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但从篮球作为精神文化生活一部分的属性角度看,更重要的永远是下沉市场,是基层群众,中国的土地上需要更多类似贵州村BA这样扎根乡土的体育赛事,为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体育项目的现场视听体验。

所以话说回来,上层建筑的归化推演为下沉市场来一些水平高的老外好不好看?

野球场嘛,人们爱看的无非是扣篮和花式之类常人无法做到的操作,那么一些水平高的、在国内居住的草根老外其实更该受到欢迎。

啥归化不归化的,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民间闲散艺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耿鹏飞

体坛周报记者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