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驻意大利记者 王勤伯
意大利媒体爆出国际米兰可能出售,其实根本不是新闻。而是在又一个夏季转会市场结束以后,俱乐部前途问题必定受到聚焦,就算媒体不关注,张家自己也必须寻找出路。
早在2年前,高盛就得到了张家的授权,联络潜在的求购者。张家一度和个别求购者走得很近,但是中间发生了波折,有收购条件方面的因素,也有欧超“成立”的干扰,于是通过抵押借贷续命。张家想要在距今不到2年内(1年零8个月)归还橡树资本2.75亿欧元,否则国际米兰将落入橡树资本手中。
现在国际米兰的问题已经不是一句两句话的问题:1.转会市场销售没有期待的收获。2.月亏千万让赤字进一步扩大。3.主赞助商DigitalBits不付款,雪上加霜。4.进入续约谈判期的合作伙伴并不愿意支付国际米兰期待的数字,例如NIKE。
面对这样的情况,谁会急着重金求购国际米兰?这样的收购真的不是潜在投资人的必须项目,也不是紧急项目。意媒属于神经疯一样的炸锅状态,这个问题早就应该被关注,而且是持续关注,但是总是会被阶段性遗忘,然后又因为一两个小道消息被阶段性引爆一下。各种版本同时涌现,很温和的是说张家还会把国际米兰经营下去,现在只是找高盛帮忙寻找送钱小股东(从莫拉蒂到托希尔到张家延续多少年的传统美梦),实在不行再考虑出售俱乐部,也有说法是张康阳已经飞去美国和潜在的求购者面谈。
实际上,如果张康阳对自己国家是负责任的态度,最应该做的是飞回南京,和当初借款给苏宁收购国际米兰的建设银行谈一谈,从中国带走的钱,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此前香港追债官司里著名的“签名风波”,已经揭示了张康阳目前长期滞留国外的潜在原因:需要维护张家在“苏宁海外拓展”期间布置的资产版图。对于中国国内的追债者,难度也已经可见一斑:苏宁在国内的部分可以被接管,但是要追回已经转移海外的资产,难度相当大。
意大利媒体的真正问题是意识不到张家和苏宁以及债主之间的关系。于是一个流传较多的版本是:苏宁为国际米兰先后投入了6亿欧元,目前俱乐部负债约为4亿,如果出售价格不理想,苏宁面临资产流失。但是这个算法完全忽略了一些基本的常识:1.苏宁收购国际米兰的钱,一大部分是从建设银行等国内机构融资获得的。2.张家通过在英国、卢森堡等地注册的企业一层一层的股权关系,国内债主没有办法拿国际米兰来抵押债务。3.国际米兰完成出售以后,资金可能会流入卢森堡、英国等地的账户,甚至更远,但是很难回到国内苏宁的账户,偿还欠款。
也就是说,国际米兰当初的收购和未来即将发生的出售,只是资产外流的一个途径。对于中国来说,最关键的是出售俱乐部的钱能否全额用于偿还苏宁集团的债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令人乐观的迹象,如果张家是愿意对国内债主还钱的态度,就不可能发生著名的“签名风波“。
有一部分中国的国际米兰球迷认为,张家怎么说比托希尔好,毕竟为国际米兰带来了一个联赛冠军。但这样完全是站在球迷的自私立场去考虑的,如果中国的企业家都这样对待自己国家的银行,钱跑出去就回不来,这是危及本国国民经济的问题,绝非一个国外俱乐部是否赢得一次该国联赛荣誉的重要性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