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记者耿鹏飞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报道
毫无悬念,谷爱凌拿到了自由式滑雪U型池的冠军。
之前的坡面障碍技巧赛后发布会,因为赶着去练U池,所以谷爱凌匆匆回答了3-4个问题就拎着雪板上山了,这次所有的媒体都在等待已无比赛任务、怀揣着涮羊肉愿望的谷爱凌,一个几乎完美的采访对象。
结果,谷爱凌在混采区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资格赛第一滑后四处张望打了十几个电话没找到妈妈的谷爱凌,这次连寻找妈妈和外婆的时间都没有…
大家在楼上的新闻发布厅等候,我占据了第一排直面新闻官的座位,新闻官一直跟大家解释:“soon,very soon…”
期间,我甚至坐在椅子上睡了一觉,醒来后还是没等来谷爱凌,仿佛在排队买冰墩墩,嗯,这次等的是一户三墩的谷爱凌,而且是金冰墩墩!
终于,谷爱凌手捧着鲜花出现了,全场掌声和欢呼声四起,她开心地和大家打着招呼,落座,下面提问记者的手,跟插秧似的,遍地都是…
终于轮到我了,由于坐在第一排直面新闻官的位置,疯狂举手和时不时眼神互动的我在发布会中后段终于得到了提问的机会。
一个技巧是:新闻官通常会根据帽子或衣服的颜色进行描述帮助一旁递话筒的工作人员锁定提问者,所以我也戴了一顶棒球帽,双保险还是起了作用。
我的问题是关于“恐惧”,在我读过她之前写的那篇《我承认,我爱上了恐惧》时就大为震撼:一个18岁的女孩,对恐惧的解读和应对竟如此智慧。
谷爱凌将恐惧分为兴奋、不确定性和压力,我问她北京冬奥会,这三者大概分别占多少比重以及我们每个人该如何面对恐惧?
她先回答说:“谢谢,你读得很对!”
我稍一愣神,最开始以为说我发音标准,我寻思也不至于夸我中文啊…
但很快反应过来,这是在她很自信地表达一种共鸣,随后她很认真地分析她每一个项目恐惧三要素所占的比重:
“大跳台比赛我100%都是兴奋,虽然最后一跳有没法落地的可能性,但不落地我也挺高兴的,因为是挑战我自己从未做过的动作,大跳台时我不知为何脑子里特别清楚,没有什么不确定性;
坡面障碍大概75-80%是兴奋,20%是压力,毕竟最后一跳很有压力,是我最后一个机会,最终我把能量从压力中拿了出来,帮我跳得更好了;
今天的U池大概60%是兴奋,40%是压力,动作我肯定都能完成,但考虑风的情况,我能不能滑出我自己的范儿是个挑战,另外大家都说这是我的最强项,多少还是会有些压力的”
我很意外谷爱凌能够如此细致量化地对三个项目都给出自己的“恐惧”赋值,可见她对恐惧的熟识和清醒。
她随后忘记了第二个问题,我告诉她是关于10个小时睡眠,然后把“普通人如何面对恐惧”这个补充问题跳了过去。
关于10个小时睡眠的问题,谷爱凌如此分享:自己睡前会泡澡、弹钢琴和写日记,然后在脑子过一遍明天要做的动作或者要完成的工作,睡前45分钟到一个小时是完全不碰手机的,尽可能早睡,当然在奥运会的时间里,由于兴奋,自己睡得没有平常那么好。
回答完后,新闻官在锁定下一个提问者,我也不方便在抛出普通人该去个克服恐惧的问题,稍有遗憾,但也很快释然:我们不能把如此宏达的人生哲学命题抛给一个18岁的小女孩,谷爱凌已经给出自己的方法论了,比如解构恐惧,能量转化。
我们有时可以克服恐惧,或在恐惧的驱使下应激反应迸发出很大的能量,有时也会被恐惧压倒,彻底崩溃,今天已经拿过2金1银的谷爱凌也会如此,面对恐惧,我们从未独行,无需自怨自艾,怎么上天总是恐吓我这一个倒霉蛋儿?
恐惧本身不重要,它只是一种主观情绪,重要的是得记录和分析恐惧,保持勤奋,人被情绪压倒的终极病根还是放弃了努力,任由情绪蹂躏自己,然后还给内心戏加杠杆,渲染悲壮…
与恐惧为伍是件无师自通甚至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至于能不能爱上恐惧,要看缘分了。
谷爱凌说自己写的日记可能将来会集结成书,我们期待这本书的问世,去参考她面对这个世界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