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严益唯述评
安赛龙,这是他的中文老师起的名字,寓意冷静地比赛。多年以后,安赛龙果然在一场与“龙”的比赛中,凭借异常冷静的发挥,夺得冠军。安赛龙在东京奥运的男单羽毛球决赛中遇到谌龙,“双龙会”只是一个巧合。但是,球打得好,中文还说得溜的丹麦小伙,却给正在酝酿大规模留洋运动的中国足球一个极好的示范:当你是以提高能力的目的去留洋时,你必须要有决心融入新环境,并要趁早准备。
七年前,安赛龙开始学习中文。他曾经对媒体说,他决定学习中文,是因为看到亚洲的羽毛球水平很高。学习中文,意味着他可以更容易向中国人学习先进的羽毛球技术。不仅如此,他甚至还考虑退役后在中国继续他的羽毛球教练事业。那时,他只有二十岁。
不忘初心,七年来安赛龙中文和羽毛球的操练都没有中断,球打得越来越好,中文也越来越溜,他在中国的人气也越来越高。
七年后,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仅天赋异禀,而且技术也很出色的奥运冠军安赛龙。他与谌龙的决赛中,球风稳健,既有欧洲选手身体上的优势,一招一式中又流露出东方人的隐忍。甚至可以说,正是这种西方羽毛球选手身上非常难得的技术上的耐心,确保他顺利拿下比赛。就此而言,说他是用东方人的方式打败了东方的“龙”也不为过。这一切,与他这么多年,主动融入中国羽毛球文化应该是分不开的。
关于安赛龙的故事这里不再赘述。安赛龙的成功,让我们看到,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于一名顶级的竞技体育选手是何等重要。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安赛龙没有兴趣学习中文,不愿主动融入中国的羽毛球生态,他在羽毛球上的造诣也很难达到现在中西合璧的高度。
无独有偶,苏炳添与安赛龙一样,都是跨文化学习的受益者。他在一篇论文中说:“外语水平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我国运动员与国外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提升运动员的自信心和适应国外高水平比赛环境的能力,进而有助于比出优异成绩。”
姚明、范志毅、谢晖这些选手都曾经在留洋上有各自的成就,他们有个共性就是基本上过了语言关。相反,更多的中国球员出国,就是因为语言过不了关,无法忍受当地的环境而黯然回国的。
据说,中国足协将考虑在欧洲设立机构服务留欧的球员,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这与像安赛龙那样,运动员自己主动融入当地的环境还是有本质区别的。现在,大家都看到了留洋对于中国足球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没有像安赛龙那样热衷于跨文化学习的球员,中国足球也很难通过所谓的洋务运动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级选手。
期待中国足球将来也有像安赛龙这样热衷跨文化交流,并真正因此获益的顶级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