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特约记者 赵小钊
2021年5月22日,第四届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在甘肃举办,比赛中天气突变,疾风骤雨和冰雹导致气温骤降,21位跑者因严重失温不幸遇难。这是中国越野跑历史上最重大的事故和最黑暗的时刻。遇难者的家人,乃至整个跑步群体,都陷入了痛苦与哀思。
失温或低体温症,指健康状况下人在寒冷(-5℃)环境中,核心体温(躯干深部,通过直肠或食管测量)低于35℃,并伴有神经与心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通常会在身处寒冷环境中6小时内发生。严重失温的症状包括代谢受到扰动、体温调节停止、心跳放缓、脑供血减少、精神迟钝,直到呼吸变慢并逐渐昏迷;可能引起若干心脏、肺、肝脏、肾脏损伤;并且可能伴随肢体冻伤。体温越低,越是难以救治,救治过程的痛苦程度往往超乎想象。失温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所在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速、停留时间、受影响部位、营养状态与对低温的适应程度。
根据事发后媒体的报道,在比赛开始前,当地气象部门就已经发出了冷空气过境与降温预警。但是,气象专报中只提供了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风级风向等信息,并没有具体的冷空气过境信息。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此前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赛事组织者根据经验,将急救与安全应急重点放在了防止中暑上。在赛前公布的强制装备清单中,保暖物品只有“保温毯”一项。因此,根据这项规定,跑者们只需携带这项保暖物品,即可参赛。为了追求凉快,许多人更是选择轻装上阵,省略了保暖衣物。
于是,当比赛期间,天气突变时,一些仅穿着单薄服装的跑者们,就遭遇了生命危险。根据获救跑者描述与气象专家分析,5月22日上午,当地遭遇强冷空气与强对流天气,出现八级大风,还下起小雨,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原地带,中午最低气温仅有6度。在降温最严重的赛段,海拔高度为1700-2200米,植被极少,气温可能短时降至0度以下,山地可能将风力放大到9级,体感温度会更低。在5月份的山区,这样的风、雨、降温,对那些只携带极少保暖物品和食物的人,就具有极大的威胁!
悲剧发生后,当地紧急派遣了驻军和救援队等搜救力量,一些居民和能够行动的跑者,也自发参与救援。但是,惨烈的悲剧依旧发生了。
在对这次灾难的讨论中,以下几种声音,尤其值得深思与借鉴。
第一,不论是办赛还是参赛,对天气的预判必不可少。组织者不但需要告知参赛者近期天气,还必须告知当季或当月的历史极端天气,以示提醒。不论是组织者硬性规定的强制装备设置,还是参赛者自行选择随身物品,都要将历史极端天气作为参考。
第二,比赛的应急预案,同样应当建立在对历史极端天气进行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计救援方案与部署救援力量。
第三,户外运动人群,不论是爱好者还是从业者,都必须时刻绷紧户外安全这根弦。学习必要的自救避险与紧急互助知识与技能,在出行前做好必要的物资准备。
第四,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地理景观资源,具有开展各类越野跑比赛的得天独厚条件。从长期看,今后各地的越野跑运动,依旧会继续蓬勃发展。这就要求组织者要加强安全应急措施,跑者理性选择符合自身能力的比赛并根据身体状况与环境作出合理判断。以及,通过完善合同法等立法,对双方的权责利进行更明确的界定划分,依法处理意外善后事宜。
第五,与城市马拉松相比,长距离长时间的山地与荒漠越野跑,对参与者的风险判断意识和自救互助这些综合户外技能,有更高要求,这是由这项运动的本质决定的。然而,尽管近年来我国此类赛事活动场次数与参与人数不断增加,从每年十几场二十几场增加上百场,但是工作人员与参与者们的综合户外技能,却相对滞后。这成为了一大安全隐患。相关的科普教育,依旧任重道远。
在户外赛场上,每个人是自身安全的首要责任者。一旦遭遇剧烈降温这样的意外自然力,不论救援多么先进多么到位,在救援到达前,首先得依靠体力毅力和随身物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