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林良锋
批评易,自我批评难。
现在的媒体,尤其是文体领域,即使批评也很不容易。曼联欧冠出局,舆论对该队主教练索尔斯克亚的评价很能反映这一现实。大小报章态度较严厉,批评曼联“发挥糟糕”“防守业余”,虽然没有明说奥莱要负全责,但字里行间表达了对他的失望;在版权单位担任评论员的名宿们却是另一种口吻。他们把出局归咎于个别球员的无能和失误,比如德赫亚面对单刀“怂了”,却不说究竟是谁,一直重用德赫亚,哪怕他的失误耽误了曼联夺冠;竭力回避“奥莱是不是不称职?”的拷问。
为什么立场会如此对比鲜明?因为这些名宿都是曼联系的。哈格里夫斯效力过曼彻斯特双雄,因其代表曼联有夺冠的经历,也被请进直播室。与“哈卷”同席的还有长驻评论员费迪南德和斯科尔斯。算上英超和其它杯赛的嘉宾,曼联宿将混媒体圈的有十几号人,时间跨越三十多年。
同样是欧冠出局(范加尔也是小组折戟,穆里尼奥则是16强被淘汰),这批名宿对范、穆就没这么客气。以斯科尔斯为首,他们对两位前任评论极为辛辣,从他俩的风格到用人,再到场上具体的微调,概不放过,说他俩“打法保守”“场面僵化”。频频暗示换帅。
英国媒体包装比赛的习惯做法,是在将比赛双方的名宿请到现场前瞻和点评。欧冠是国际赛事,莱比锡RB近年才蹿红,难得有名气的旧人受媒体青睐,因此这场比赛的3位嘉宾全是曼联退役球员。斯科尔斯是曼联名宿中对范加尔和穆里尼奥最严苛的,为此和这两位主教练翻脸。范加尔说斯科尔斯“就想我下课”;穆里尼奥嘲讽斯科尔斯:“但愿斯科尔斯执教能有我1/4的成功。”曼联名宿在同一问题上表现得截然不同,不仅是利益驱使,也是立场使然。更深层的原因,则是这些人文化程度低,根本不懂批评的标准要一致,否则就是双标。
不妨看看伟大领袖毛主席如何定义批评。当年延安搞整风运动,主席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全党整顿学风的重要方法,“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而今的英超,不仅很难看到谁勇于自我批评(除非名气大,暂无下课风险的,如瓜迪奥拉),媒体作为评论行业水准的传统机构,因利益相关,要么露骨地煽动舆情,要么回避问题。即使他们被立刻证明大错特错(比如阿森纳名宿默森说凯恩“跟穆里尼奥混,没前途”),也没多少人有勇气公开承认。曼联名宿在立场上公开袒护昔日同僚,对奥莱的失败轻描淡写,但对范、穆就充满敌意。
光是立场和利益,受众还能理解。毕竟,你很难做到在昔日队友输球后还“落井下石”,这样会影响彼此的交情。这一行,山水有相逢,你今天做得过分,难免将来换到对方的位置,也被对方狠狠批评。那么,是不是因为交情好,利益相关,就不能批评了?
毛主席说得好:“讨论与批评的态度,应该是严正的,彻底的,尖锐的,但又应该是诚恳坦白的,实事求是的,与人为善的态度,而一切冷嘲暗箭、污蔑谩骂、捕风捉影、夸夸其谈,都是不正确的。”曼联名宿做不到实事求是。当年穆里尼奥带队,斯科尔斯猛烈批评博格巴,说他懒散,比赛态度不端正。当时博格巴和穆里尼奥仍处于蜜月期,穆里尼奥非常不满,回敬:“斯科尔斯其实是嫉妒博格巴挣的比自己多。”
可到了奥莱担任主教练,经纪人拉伊奥拉在欧冠赛前爆料,说博格巴“在曼联的日子到头了”,斯科尔斯却突然说“博格巴是好孩子,是拉伊奥拉把他教坏了”此言一出,身边的费迪南德大为诧异:“拉伊奥拉的话,不可能不经博格巴同意就见报。”他俩还为此争执起来。
斯科尔斯变脸,顿时让人感到他为了维护奥莱,不惜给他的爱将博格巴洗白。哪个曼联球迷不知道博格巴想跳槽?他自己不是说“国家队(的氛围)好像一股清新空气”?斯科尔斯进入媒体圈时,口口声声“我会实事求是,哪怕因此得罪朋友哥们也不在乎”。可是,你从未听他说过奥莱防守上的各种幼稚,光是本赛季曼联每逢客场必然丢球,而且是先丢球的现象,他就从未严正指出,更谈不上“彻底”和“尖锐”。
批评穆里尼奥和范加尔的“沉闷”和“保守”时,这位一流中场也从未拿出过像样的证据,论述为什么场面沉闷和消极。比如:范加尔的比赛,上半时多少场进不了球?要花多少次传递才能形成一次有威胁的射门?穆里尼奥作客利物浦,为什么只守不攻?他自己效力曼联时,情形又是怎样?他身为曼联队史著名中场,又如何以实际行动,让球迷“兴奋”“畅快”?
至于如何利用定位球打开僵局,该怎样部署定位球防守?该怎么确保攻防转换时的衔接?斯科尔斯更是乏善可陈。光是一句“他(范或穆)没法让球员自由发挥”,就判了对方死刑,他甚至不知道对方为什么“沉闷”和“保守”。
这样的点评,如何服众?怎能让范加尔和穆里尼奥的粉丝接受?这一幕,并不稀奇。西方媒体的双标和罔顾事实,我们已经领教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