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驻意大利记者 陈硕麟
每次去《体坛周报》小白楼的时候,我都会去瞻仰一下编辑部那两本被翻阅得破烂不堪,连封皮都已经脱落了的《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这本书分成上下两册,每一册都是厚重的大部头。对待译名问题,体坛的编辑一贯非常严谨,有时候花上半天时间查阅资料,只是为了敲定一个新人究竟该叫什么。
于是在很多情况下,两本辞典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每次在大赛前制作球员名册的时候,它们都是关键参考。2016年欧洲杯扩军,匈牙利、冰岛等欧洲二线强队也有了和其他豪门同台竞技的机会,对于这种超冷门语种,编辑们也花了更多功夫去逐一查找翻译。
像北欧几国,除了芬兰语之外都属于北日耳曼语支,虽然属于近亲,部分单词还是同源,不过在基础的发音系统上仍然有区别。在斯堪的纳维亚常见的一些人名,在不同的国家读法可能有差别。用其中一个国家的经验举一反三,就可能出现错误。在冰岛存在一个姓氏Guðmundsson,转写成英语后是Gudmundsson,恰好和瑞典的Gudmundsson“撞脸”。作瑞典人姓名时,翻译成古德蒙松,但作为冰岛人名时,译法是格维兹门松。
冰岛参加法国欧洲杯的时候,球队中正好有一位Guðmundsson,当时他还在英冠踢球,知道他的人不多,就算依样画葫芦以古德蒙松去称呼他,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人发现。但对译名态度比较严谨的体坛,还是把他的名字查证后区分开来。之后包括央视等媒体,在解说和报道的时候都参考了体坛制作的名册,算是对这种考据精神的认可。
为何这本辞典会在译名工作中得到那么多推崇?
首先要提一下负责整本辞典编纂工作的新华社译名室。曾经的中国,不光是民间,甚至连官方层面的外文译名也没有统一,这给不同单位造成了一定的认知和交流障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由周总理牵头,再由新华社联合其他部门,邀请了全国精通各国语言的专家学者,为不同语言制定了译音表,再将各种语言的常用名编纂成册,首先出版的是《英语姓名译名手册》,随后其他一些语种的手册也陆续面世。
有了各语种的译名手册作为基础,《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随后也被汇编成册。这本辞典中基本涵盖了世界各地的常见姓氏和人名,是翻译译名时的有力参考。参考与否并非强制,只是在一些官方报道中出现争议时,会尽量以新华社给出的译名为准。其实在体育、文学和艺术等领域,时常有译者“另辟蹊径”,翻译人名时完全不去参考,结果也一言难尽。
新华社确定外文人名译音的时候所采用的名从主人和约定俗成原则,之前的文章我们已经提到过,这一篇也把它们和其他的一些规则汇总起来谈一谈。
1、名从主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第一参考原则,只要姓名主人确定了自己的中文名,一些例子包括汉城更名首尔、象牙海岸变成科特迪瓦;或者在其使用语言中有专门的姓名念法,那么译名应该直接按照这些标准来,足球界讨论最多的例子则是J罗的名字翻成哈梅斯而不是詹姆斯。
2、约定俗成:和名从主人是译名翻译时最关键的两个原则。虽然名从主人在大部分情况下要被优先考虑,但约定俗成也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官方文件中被叫做欧巴马,但我们一直还是把他翻译成奥巴马,正是因为惯用的叫法随便更改会引起混乱。
甚至连敲定译名译音的新华社,有时候也会向约定俗成这一规则让步,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索罗斯和绍罗什之争。如果去翻看《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Soros被译成绍罗什,但是除了新华社旗下的媒体,其他媒体几乎全都译成索罗斯,为了不引起混淆,连新华社最后也做了让步,放弃了绍罗什这个叫法。在这些特定情况下,约定俗成的优先级超过了名从主人。
3、汉字文化圈外完全音译,并尽量贴近原文发音:不少拉丁语系的人名其实都是形容词或者名词变来的,比如以前恒大的外援迪亚曼蒂Diamanti在意大利语里是钻石;卡西利亚斯Casillas在西语里可以表示小房子、货摊和票亭;还有索罗斯Soros其实是世界语里“飞翔”这一动词的将来时变位… 但在翻译这些名字时,我们不会考虑姓名本身蕴涵了什么意思,一来避免混淆,二来可以通过读音尽可能辨别究竟在指谁。
但对于日韩等汉字文化圈,译名有另外的规则,日语本名存在汉字的,可以直接使用。出现现代汉语中不存在的日本汉字时,酌情转写。以上情况不适用时,再考虑从日语发音所对应的意思中选择合适的字作为中译名。韩国的情况更简单一些,大部分韩国人在身份证上已经有了对应的中文名,在可以查证的条件下,直接拿来使用便可。极端情况下才会考虑音译。
4、译音用字雅观:同样是翻译外文名时需要注意的规则,非洲国家莫桑比克早年被翻译成莫三鼻给,既不好看更不好听,后来被更正为更正常的中文名。在确定译音时,专家们尽量选择了一些不含太多褒贬色彩的常见汉字。有一些汉字就算更贴近原音,但不适合用在译名当中。比如博格巴,也许“破个霸”和原调更接近,但用字实在太怪。NBA著名球星雷霸龙、法国国脚鸡胡,看着实在很出戏。
有以上这类规则作为前提,也就意味着译名辞典中给出的大多数用字,已经是各路语言专家综合各种情况下给出的最优解。普通的翻译工作者,推翻他们的经验之谈,自创另外一套译名用字系统,属于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除非对于某种语言已经有了足够的理解,可以拿出类似翡冷翠那种漂亮的译法,然而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译名辞典中的内容是否完全正确?其实也不然,比如Trump在译名辞典里一开始就被写作特朗普,按照译名室自己的话说,就是个值得商榷的例子。又或者大量的Do,Don开头的姓名,在不同语种中哪些要翻译成“多”,哪些翻译成“唐”,其实也需要分门别类进行探讨。不过这类争议在将近68万条、浩如烟海的译名条目中,只占了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