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特约记者 杨健
6月17日,时隔3个月后再度归来的英超,却令球迷略感陌生:除去空场至赛季结束之外,重启后前12场比赛,球员将身着特殊球衣出战,除去背后的球员名字统一替代为“Black Lives Matter”(意为“黑人的命同等重要”,常译作“黑人的命也是命”)的反歧视口号,感谢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在新冠疫情期间所做贡献的徽章,比赛前或比赛期间单膝跪地等反歧视行为,也将得到官方许可。
当然,英超复赛前,秉持政治正确、“君子协定”的20队,也没忘各自打起小算盘:据称,多支英超球队都派出了探子,专门观察其他球队是否有违反防疫规定的行为,甚至有专员24小时监控其他球队、球员的社交媒体动态,随时“截屏留证”。英超官方已接到多通电话,内容不外乎行为是否违规,是否需要罚分惩戒。
忙前忙后,英超终究是要回来了。但在依然没有完全消停的质疑声中,有一个问题却令人困惑:在疫情之中坚强重启的足球,究竟是在为谁而踢?
球迷和球员热盼复赛吗?
球迷对足球情深依旧吗?“舆观”民调显示,48%受访者认为英超重启操之过急,认为时机正确的仅占26%,而认为复工节奏拖沓、姗姗来迟的,仅有2%。作为英超球迷最核心的消费者和中坚层,39%的成年英超球迷,认为英超复工仍是仓促上马。一言以蔽之,经历严峻的疫情洗礼,足球与生活和生命之间,球迷似乎有了更加现实的选择。
而早前引起球员巨大分歧、纷纷“站队”的“提振士气说”,更像是政府和联盟一厢情愿的打鸡血。上月“舆观”民意测验显示,73%的受访者认为英超及其他三大联赛重启,与“士气”无关,仅有19%的人因足球归来而鼓舞雀跃。
实际上,率先复赛的德甲已经证明,在疫情之中,当地球迷对足球的热情打折不少。空场比赛,球迷们看球只能通过电视,加之人们呆在家里的时间变得更多,收视率理应有所提高?事实刚好相反。德国电视一台周六晚黄金时段播放德甲/德乙集锦的《运动秀》节目,在停摆前每期观众约481万人,但复工后首轮仅有411万,下跌超过15%,此后两轮的收视进一步下探为377和330万。
欧洲人自己对本国联赛关注度下降,中国球迷的情形也与之类似。
德甲的比赛时间安排与停摆前相仿,很多场次的开球时间对亚洲球迷还算友好,但观察国内一些足球网络媒体不难发现,德甲复赛后,相关热度数据与一些人想象中“其他联赛没的看,大家都会来看德甲”几乎背道而驰。那么英西意三大联赛会怎样?它们的比赛时间首先就是对中国球迷的严峻考验。以英超为例,它的赛程变得密集了很多,比赛分布又松散了很多,绝大部分比赛在北京时间凌晨进行,很多比赛甚至在周中凌晨进行。天天有球看,是福利,也是疲劳。失去了周末节日般的比赛和观赛氛围,又少了欧冠这个最强爆点,球迷对联赛比赛的热情会怎样?
看上去,球迷群体总体上对复赛的热情不是想象中那么高。那么球员呢?在英国,利物浦后卫罗伯逊这样“英超正在为联赛重启尽善尽美”的吹鼓手是少数派,热刺租借在纽卡斯尔联的后卫罗斯狂喷“士气论”:“我毫不在乎什么国家士气!兄弟,我们是在拿人民的生命在冒险。”曼城边锋斯特林也持相似观点:“我有亲人因新冠肺炎去世,你得聪明点,在疫情还在的时候好好保护自己。”参加过2002世界杯的英格兰前国脚米尔斯态度更加耿直,“复赛其实就是为了钱。”
如果足球产业垮了…
“都是为了钱”,这样的论调直白而真实。不复赛,会有很多中小俱乐部面临财政危机乃至破产,这是各国联赛共通的问题,而体育媒体、转播商乃至博彩业等足球产业的参与者,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它们,或许是最热盼复赛的群体。
那么,“都是为了钱”是不是一种罪过?长远看,球员和球迷这两个对足球来说最重要的群体,即便现在对复赛的热情一般,但把整个足球产业的生存和发展维系住,依然完全符合他们的利益。反过来说,如果足球产业崩了,最终的受害者仍是球员和球迷。
维持俱乐部生存的重要性,应该很好理解。上季英超20队总营收历史性突破62亿英镑,纳税23亿英镑,“钱景”固然火热,但转会费和工资上涨幅度,早已领先俱乐部营收增长率,20队税前总亏损达到1.65亿英镑,同样相当骇人。而在次级联赛,超前建设更触目惊心,上季英冠24队球员薪资和俱乐部收入对比为107%,入不敷出的倒挂局面,是英格兰高级别联赛的普遍情况。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击中的恰是各队寅吃卯粮的软肋。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日前就赛季剩余92场比赛闭门作赛,进行了初步财务分析,20队即便于7月完赛,整体损失也将突破5亿英镑,其中大头来自于转播费和比赛日收入。
球员们此前表达的畏战情绪值得同情,但道理明摆着:如果俱乐部垮了,球员以后想踢球去哪踢?而如果转播商和媒体垮了,球迷以后想看足球比赛和足球报道,去哪看?不复赛的代价,谁承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