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辣如火,柔情似水。这是湖湘女儿的标识。
湘女多情,湘女亦多奇志。近代以来,湖湘女儿为国为民前赴后继,英杰辈出,名震华夏。
当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危难时刻,一批批湖湘女子冲了上去。她们以深沉而炽烈的家国情怀、一往无前的气概、坚韧不拔的毅力、艰苦卓绝的奋斗,成为抗疫战场的生力军,成为这个特殊时期的巾帼英雄。
(1月25日,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护应急志愿服务队17名队员驰援武汉,队员张玉萍(左)与家人告别。曹正平 蔡斌 摄影报道)
新冠肺炎席卷南下,长沙各大医院严阵以待,护理“娘子军”们第一时间投入救治一线,与时间竞速,与病毒赛跑。
1月24日,大年三十早6点,长沙市第三医院护士长鲁林秀收拾好衣服和日用品,吻别睡梦中的孩子,匆匆赶去医院。就在前一天,她接到医院的通知,由她负责感染病房护理筹备工作。
这位刚休完产假上班的“二孩妈妈”,每天拿着对讲机、手机24小时在线,随时保持与值班医生、护士、卫生员以及发热门诊和其他感染病房的联系。大家称她是“病房110”,随叫随到。
疫情紧急,湖北告急!
“我是共产党员,我报名!”“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我有经验!”“我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优先考虑我!”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言,一枚枚鲜红如血的手印,代表着湖湘儿女满腔的赤诚和抗疫到底的决心。
在“逆行”的队伍里,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女医务工作者。她们当中有享誉业界的医学大家,有精明能干的临床专家,也有充满活力的年轻护士。她们含泪剪短心爱的秀发,“疫情不除、长发不留”;她们吻别孩子的脸,紧紧拥抱心爱的丈夫,挥手告别年迈的父母,义无反顾踏上了“逆行”的征程。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父母牵挂的孩子,但她们最喜爱的称呼是“祖国的孩子、人民的医者”。
“我有经验,请派我去!”1月22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衡阳市中心医院主管护师、泌尿外科护士长唐肖春,取消回老家陪父母过年的计划,主动请缨,报名参加湖南援助湖北医疗队。
柔肩亦担重任,巾帼不让须眉。从湖南到湖北的一次次驰援中,难忘那一个个“最美逆行者”的背影。茫茫夜色中,寒风冷雨中,她们收拾简单的行李,带着一腔热血出征。目前,仅湖南支援黄冈医疗队619名队员中,就有412名巾帼战士。
“患者以性命相托,我们怎敢有丝毫懈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护理教研室副主任李丽便夜以继日地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2月6日晚,收到支援武汉的集结号,李丽顾不上身体的疲惫,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此时此刻,比起自己的小家,武汉更需要我。”到武汉后,李丽带着其他几位护士长临时组建护理小组,2天时间就筹建2个病房,收治100名患者。
(2月2日18时,刚刚走出隔离病房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管护师苏斯脸上布满勒痕。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傅聪 童迪 摄影报道)
新冠病毒肆虐,病房是最危险的地方。这里,每天上演着人类和病魔的生死搏斗。因为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白衣天使们脸上布满勒痕,看哭了无数人。“这些痕迹,刻在你脸上,痛在我心里。”
湘雅医院共有4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在武汉、黄冈抗疫一线奋战。医疗队共有142人,其中“娘子军”占了75%。在武汉协和医院西区的湘雅病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教授,带着团队一次次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为了改善严重低氧患者的氧合,张丽娜教授连续7天与5位同事一起,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护目镜起雾视线模糊不清时,坚持为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并通过超声评估治疗效果,调整呼吸机参数,出隔离病房时最里层的手术服都湿透了;冒着在病毒风口“抢人”的风险,开展经皮气管切开术,冲锋在最危险的地方……
3月2日凌晨,经过省市专家36天鏖战,在使用ECMO(俗称“人工肺”)这一“终极手段”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邓女士终于与死神擦肩而过,顺利撤下ECMO,肺部“复工复产”。
邓女士是湖南首位成功脱离ECMO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奇迹的背后,是湖南省高级专家、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危重症科主任杨明施教授连续20天的守候。这位ICU铁娘子,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就会在工作微信群里询问患者情况。“因为危重症患者病情瞬息万变,担心患者,睡不着。”
长沙市中医医院90后女医生李慧告别家中一岁多的宝宝,前往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支援。晚班值班时间14个小时,遇到危重患者需要转诊至重症病房时,常常累得直不起腰。当发现很多患者因为恐慌而情绪低落时,每次走进病区,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微笑和鼓励,还和他们加微信,保持联系。
“医生,请告诉我你的名字、你的单位。我看不到您的笑脸,但我想记住你的名字和单位。”这是一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对李慧说的话,让她感动了许久。
3月8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支援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130位队员来武汉已经整整一个月。这一天也是93名“女神”的节日。全体队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再次请战,表明大家“疫情不除,我们不退”的决心。
(3月8日,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在院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红安县医护人员与湖南援助黄冈医疗队队员紧紧拥抱在一起。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辜鹏博 摄)
抗疫号角吹响,处处都是战场。
除了出入病房的白衣天使,还有许许多多姐妹奔走在社区、车站、街道、企业……为疫情防控奉献着大爱。她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国家和社会的支点,共同筑起抗击疫情的万里长城。
一个个社区,连着千万个家庭,是疫情防控的主阵地。在这里,人们随时都能看到巾帼战士忙碌的身影。她们有的是社区工作人员,有的是社区志愿者,或在楼栋单元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或在小区门口劝返群众,或为群众代购生活物资……
3月7日清晨,长沙市天心区南托街道干部汤婷上班前,像往常一样跟3岁半女儿道别,满口答应女儿的要求。她已记不清这段时间“食言”了多少次。从大年三十开始,汤婷就投入了防疫工作,经常忙到深夜。
52岁的李翠英是常德市武陵区东江街道新坡社区妇联主席,抗疫以来一直身扑一线。辖区有一个家庭母女患有严重精神障碍,李翠英每天上门送口罩,叮嘱她们不要出门,还千方百计联系医生上门问诊。
“前线去不了,后方也一样可以战斗。”娄底市蓝天救援队副队长兼秘书长彭润英和男队友们各自背着重达25公斤的消毒设备,为娄底城区进行全城杀毒。疫情防控一个多月,她的个人志愿服务已超过756个小时。
疫情汹涌的阵地上,湖南共有50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140多万名志愿者夜以继日,忘我坚守,全力守护。其中,巾帼撑起“半边天”。
3月7日,汨罗市弼时镇大龙山村村民彭哲梅起了个早床,来到当地的湖南国湘食品有限公司上班。受疫情影响,建在弼时镇的“飞地”工业园招工困难,而全镇有400余名返乡滞留劳动力和93名贫困劳动力急需就业。人称村里“活地图”的弼时镇17名村妇联主席争做“最美招聘大使”,为企业用工和乡亲们就业“牵线搭桥”。
全省14个市州妇联将募集的80万只医用口罩、10万瓶免洗净手消毒凝胶、2100箱卫生巾等价值222.14万元的防疫物资,分送到企业员工手中,助力复工复产。湖南省妇联还通过发起网络众筹,募集物资和资金2000多万元,全部用于湖北、湖南防疫工作。
抗疫战斗打响以来,女公安民警坚守岗位,保障安宁,勇担大任。
29岁的董娟是新宁县公安局金石派出所综合中队中队长。从正月初二开始,她与丈夫陈湘国共赴抗疫战场,以所队为家。每天,董娟都要打上百个电话,补齐各种信息。“有我们在,请大家放心。”
从警十几年的株洲市公安局荷塘分局东湖社区公安民警谢毓安,深入居民房、门面等地巡查,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上户摸排,安顿居家隔离人员生活,调解纠纷20余起,摸排千余人。
位于桑植县公安局芙蓉桥派出所辖区的麻家弯卡口,距县城70公里外的大山深处。桑植县公安局法制大队女民警吴英华增援这里守卡执勤。住的是简陋帐篷,上的是 “森林厕所”。
益阳市女子看守所现有女警21人。在监所封闭式管理的措施面前,女警们克服一切困难,全员上阵。年轻女警周敏新婚不久,丈夫也是公安干警。他们的约会大多是在看守所收押提讯室的“偶遇”。
穿行在抗疫现场,用心记录历史,一位位女记者在不分昼夜地坚守。
正月初一,忙碌完采编任务的岳阳电视台记者欧阳琳,用一条朋友圈信息和一桶方便面纪念自己33年来在岗位上过的第一个生日。“我也曾怕过,但扛上了摄像机,我就忘记怕了。那一刻,我只能勇往向前。我骄傲我是一名战地记者。”欧阳琳说,等到春暖花开,等到抗疫战斗结束,她再好好休息,再好好陪伴家人与孩子。
《再下一城!红安县在院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3月8日,湖南日报理评部记者邹晨莹以这样一篇报道迎来了三八妇女节。屈指算来,这已是她赴湖北黄冈前线采访的第11天了。这11天,她在黄冈、英山、武汉、红安等地蹲守、奔波,与男同事一起,将一篇篇鲜活的报道发回新湖南、湖南日报,让湖南人民更及时、真切地了解到援鄂医疗队的艰苦拼搏和出色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