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林良锋
上回说到苏联球员走出国门。
回顾那段时期的历史,我们不难理解:苏联运动员,不仅是足球,还有篮球、冰球、网球甚至田径选手,能够在80年代末走出铁幕,得益于当时的政治气候。戈尔巴乔夫推动改革,未能预料到各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极度高涨,以及这一情绪可能造成的后果——苏联解体。多年的管控,一旦将高压阀撤去,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上上下下,大家都在为将来打算,也就没人再阻挠运动员留洋。戈氏的改革,自上而下,运动员是最早获益的一批。上篇讲到沙弗洛(下图)去奥地利,这笔买卖就是苏联球员留洋的发令枪。
从1988年夏天开始,苏联球员如过江之鲫,头也不回地奔向西方。那里是“好日子”所在。之后3年多,苏联足坛流失的一百四五十人,都是该国足球的菁华。是经典的“人才流失”,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国有资产流失”——私有化的必然结果(阿布的巨额财富就是这么来的)。苏联为运动员成才耗资巨大,尽管培养运动员在社会主义国家是政治必需,但运动员是国家财产,毋庸置疑。资本主义国家一样这么看。有个香克利的段子。听说某位球员抱怨大腿有伤,他当即呵斥:“什么叫你的腿有伤?那是利物浦俱乐部的腿!”
苏联球员散落在西方联赛,苏联国内(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及其前加盟共和国)的联赛水平一落千丈,球队一进欧战就被当头痛击,打回原形。目睹苏联球员“胜利大逃亡”,老前辈们不禁悲从中来。大留洋只肥了个人,对苏联以及各加盟共和国的足球发展,没有帮助。只有寥寥几位卖出了高价,大部分人你都查不到他们究竟身价几何。这和各华约国家、南斯拉夫球员留洋的情形大同小异。沙弗洛出国后不到一年,1988年3月,布洛欣也去了奥地利,老乡见老乡嘛。布洛欣的身价就是几钱碎银,他当时35岁,离开并不造成损失。
但布洛欣(下图)离开是标志性的。
他是苏联足坛仅次于雅辛的明星,换在改革之前,门儿都没有。又过了几个月,欧洲杯之后,扎瓦罗夫也走了,加盟尤文图斯。有部喜剧电影,《意大利人俄罗斯奇遇记》,看了你就知道意大利人足坛为何对苏联球员有好感。扎瓦罗夫是两年前的苏联足球先生,之后一连串的苏联足球先生也跟着走了。扎瓦罗夫是第一位投身意甲的苏联国脚,创下苏联球员,也是东欧球员的身价纪录,75亿里拉(合600万美元)。苏联足坛以前不知道“卖人”能创汇,这下知道了,赶紧吆喝搞批发。扎瓦罗夫和布洛欣不同,后者是年迈的偶像,前者却是正值盛年的大腕。同年11月,达萨耶夫加盟塞维利亚。
不到一年,苏联足球失去了三位偶像。随后一年,金球奖得主别拉诺夫、中场球员阿列尼科夫和奥运金牌得主博罗久克也走了。阿列尼科夫的身价虽然到不了扎瓦罗夫的水平,也不低,约200万美元。西方俱乐部吃准了东欧球员工资低廉,纷纷以高薪邀请,苏联球员这才意识到自己在国内挣的那点钱,还不如西方国家一个修水管的多。第一位身价过百万英镑的东欧球员,还不是来自苏联,而是波兰。博涅克在1982世界杯成名,帮助波兰打进半决赛,被意大利淘汰。这是经过大赛“验过”的,尤文图斯马上出手,以23亿里拉将他带回都灵。明白了吧?尤文图斯为什么会高价吃进扎瓦罗夫?苏联在欧洲杯淘汰了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