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会史话系列(14):铁幕下的东欧转会

林良锋01-10 20:02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林良锋

铁幕一词由来已久。

作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峙的楚河汉界,丘吉尔首次赋予“铁幕”经久不衰的历史意义。丘吉尔不愧是文豪。这个词太有想象力了,冷战四十多年,它一直回响在西方的意识形态之中。一位英国同行将自己在东欧和巴尔干地区采访的经历结集成册,特意命名为《铁幕背后的足球》。这道铁幕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存在,由北向南,长达七千多公里的围墙和铁丝网。这么一围,铁幕东侧的苏联球员别说转会,出去看看都难。

只在世界杯和欧洲杯上,人们才有机会品鉴东欧球员的水平。可惜,苏联在1966世界杯之后,再没有进过四强;夺得首届欧洲杯后,等了12年才再进决赛,惨败西德;又过了16年获得队史第二个欧洲杯亚军。华约、北约对峙近半个世纪,除了叛逃和流亡,球员没机会在更大的舞台展示才华。普斯卡什和他几位小伙伴,藉代表俱乐部打欧冠出逃,散落在伊比利亚和亚平宁两地,在同行中凤毛麟角。没有冷战,会有上百个普斯卡什。

严格来讲,“东欧”这个概念模糊而多维。地理上指苏联和波兰;宗教上还有共奉东正教,地处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以及以伊斯兰为主的阿尔巴尼亚;政治上还要包括中欧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东德。由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分歧迭生,南斯拉夫于1940年代末和苏联及其扈从分道扬镳,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铁托总统游离于东西方之间,被社会主义大家庭斥为“南修”。由于南斯拉夫秉持中立,该国球员最早获得加盟西方主流联赛的机会,率先走出国门。

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末,法甲、意甲就有南斯拉夫外援。但他们很难得到大俱乐部的认可,又因为生活水平的差异,他们委身中下游俱乐部也能获得满意的薪酬。当时还没有经纪人为他们争取利益,他们也从未想到争取。一句话:人穷志短嘛。南斯拉夫巨星贾伊奇,地位有如后世的苏克(克罗地亚)和斯托伊奇科夫(保加利亚),却效力法甲中游俱乐部巴斯蒂亚。贾伊奇是个左撇子,传中、过人和任意球样样精湛。水平如何?听听贝利对他评价:“贾伊奇天生就是踢球的,我很遗憾他不是巴西人!”南斯拉夫获1968年欧洲杯亚军,贾伊奇是绝对主力。

普斯卡什在皇马大红大紫,让西欧俱乐部看到了铁幕背后蕴藏的人才富矿。南斯拉夫球员又率先在身价上带来突破。1982年世界杯上,南斯拉夫中卫约万诺维奇效力曼联,是后者队史第一位来自欧洲大陆的外援。约30万英镑的身价,既是曼联队史纪录,也是其母会贝尔格莱德红星和南甲的纪录。三十万英镑,是约万诺维奇在1980年加盟曼联时的转会费,倒回到1967年是世界纪录。当时的世界纪录翻了5倍不止。维琴查1976年从尤文图斯手里买断意大利前锋罗西,刷出26亿里拉(约合320万美元,175万英镑)。约万诺维奇加盟曼联当年,标王是曼城的里弗斯,125万英镑。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林良锋

体坛周报英超主笔,国际足球评论员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