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张奔斗
电影《小丑》最近大火,让人想到男子网坛其实也有一个“Djoker”。
这个词是由德约科维奇的姓氏Djokovic与小丑Joker一词完美拼接而成。这里的“小丑”当然没有贬义,翻译成“耍宝”可能更为合适。
刚出道时,德约真的曾经是一枚耍宝之王。想必大家都还记得,他模仿纳达尔、莎娃以及罗迪克等多位球星的精彩表演。另外,在赛前入场、赛后颁奖以及新闻发布会上,他都有过很多挥洒搞笑与幽默天性的时刻。
但不知大家留意到没有,“Djoker”的说法,已经有好几年不提了。我还听ATP的同行聊到过,德约的团队也曾与ATP沟通,希望不要再用“Djoker”的标签来推广德约。
这其实是很好理解的。德约刚出道时,形象非常多彩丰富,模仿秀啊搞笑啊,也很敢说,但自然有时候会引发争议。随着成就的累加,当然要转而打造更四平八稳的王者形象,将Djoker的标签淡化掉,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但我一直也都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德约一以贯之保持当年的形象,他会否其实更加自然更能保持真我天性,而人们对他的接受度会否其实也会更高?
作为费纳时代的伟大突围者,保持叛逆者的形象,其实也是一种思路,而且其实也很能吸粉,特别是得到年轻球迷的拥戴。当然,这时候再来做这种假设,已经没有意义了。只是这个what if,一直都在我脑中盘桓不去。当然,你不能将30出头的德约与二十多岁时的他相提并论,他经历了这么多,也成就了这么多,如今又成为父亲,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也在慢慢走向成熟,不再是满足于搞笑耍宝的小伙子了。
球员的形象塑造,是一门大学问。我只是觉得,德约这几年太憋屈自己的天性了,也受了不少委屈。的确很不容易。
为什么会突然在休赛期聊这个话题呢?是因为一大早看了一段精彩的剪辑视频。有一个网球自媒体用《小丑》电影的创意,结合德约的题材,剪辑出了一段两分半钟的精彩视频。制作精良,内涵丰富,确实值得推荐,大家可以在微博上搜索@克母鸡 欣赏,这个图片也来自他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