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张奔斗
第一次的感觉,总是充满着憧憬、惊喜和美好,虽然也难免有小小的慌乱。在WTA年终总决赛与深圳的首次相遇中,我也收获了很多次初体验。
第一次参加了所有的赛前发布会
我并不是吹嘘自己有多敬业啦——好吧,我当然还算是比较敬业的。
我是说,参加所有8位单打球员的赛前发布会,对我来说也属罕见。我必须老实承认,我对男女网球的报道侧重以及个人观赛偏好,都一直存在“重男轻女”的取向。但即便在ATP总决赛上,我通常也不会参加所有球员的赛前发布会,而是根据工作需要挑挑拣拣……
难得现场报道一项纯女子赛事,而且还是最高级别的纯女子赛事,我将之作为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每位单打球星的赛前发布会之前,熟悉她们的资料,思考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不仅让我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了对她们的了解,而且也从情绪上进入到赛事报道的状态。
第一次专访了大坂直美
说到男女总决赛的比较,一位外国同行这回还向我吐槽:“ATP总决赛上,你基本得不到什么专访球员的机会;但WTA真的非常配合媒体工作,在这里,你和球员对话的机会要多得多。”
还真的是。虽然我有一年在ATP伦敦总决赛期间得到过摆渡轮船上专访费德勒的机会,所以我也不会抱怨和吐槽什么。但WTA的媒体工作的确有独到之处——作为媒体,最重要就是能够得到与球员对话的机会,这是现场报道的基础。这回去深圳之前,WTA就已和我供职的体坛传媒沟通,安排了大坂直美的专访机会,让我能够早做准备。
也幸亏是早做准备,毕竟大坂直美并非一位天生就能侃侃而谈的球员,所以提问更需良好的设计。我这个专访,从上海准备到深圳,好在最终效果还算不错。
第一次享受到了“点菜”服务
讲真,食在广东,无论是广州、珠海还是深圳,这里的媒体餐水平都是国内赛事一流的,真是每逢广东赛事胖三斤的节奏。
而且,这里并非仅仅用美味来征服味蕾;更为打动人的,是深入广东人血脉中的服务意识。
赛事第一天的媒体餐有一道粉蒸肉,我两眼放光,大快朵颐。连吃了十几块之后,不禁半开玩笑地问,啥时候再上粉蒸肉。问出这个问题其实也很正常,毕竟有不少赛事的媒体餐食是几天一个循环,你吃过的菜式,过几天还能再碰上。
不料赛会工作人员告诉我,本届深圳WTA年终总决赛的媒体餐,从第一天开餐到决赛日收餐,绝不重样。从这个细节,同样能看出赛事餐饮的服务水准;但对于想再次吃到粉蒸肉的我来说,可就是“噩耗”啦!
我情不自禁做了一个遗憾的表情,未料,这位赛会工作人员立马找来餐饮部的负责人,“这道粉蒸肉,赛事期间还能再上一次吗?”哈哈,搞得我真是有点尴尬。果然,周六半决赛日,粉蒸肉我真的又吃上啦——再来上十几块,欧耶!
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深圳速度”
为了照顾欧洲观众的收视,深圳总决赛每天要下午四点多才开赛;四场比赛下来,常常打到半夜。
第一天忙完所有采访离开赛场时,已经夜里12点多了,这才发现固定每半小时一班的班车已经结束,需要等到最后一场双打比赛结束后的末班车才能回酒店。
了解到记者们的需求后,赛会立即为几位坚持到所有采访结束的记者安排了专车。第二天早上一醒来,手机上就已收到赛会的微信,通知媒体已增加安排了夜里11点半、12点、12点半和1点这几个固定时间的媒体班车。
这快速反应的深圳速度,服气!
第一次有外媒被吊销证件
经常看到有外国游客在中国享受到超国民待遇的社会新闻,引来网友吐槽。其实,这现象在国内赛事同样也有——只要有一张老外的脸,从专访机会到摄影机位,常常得到特别礼遇。记得国内某赛事第一年举办时,竟然把新闻发布会的第一排中间安排为外媒专座。Excuse me?大清早就亡了,还停留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思维呢?
此次深圳总决赛期间,一位英国记者因为对一位协助媒体交通的志愿者进行长时间的恶毒辱骂,经过赛事与WTA共同协商与决定,吊销了她的记者证。这位记者虽然写来了言辞恳切的道歉邮件,但悔之已晚。
一位外媒记者在中国的网球赛事中遭受如此重罚,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而且是为了保护一位普通志愿者的权益,更令人感动。我将此事发在微博上,获得球迷超过3000个点赞。
无论从赛事数量还是级别来说,中国都已成为职业网坛的重要地盘。挺直腰板,对中外媒体平等对待,真也是要为深圳WTA年终总决赛点赞!
这赛事,我愿意再来9年
WTA年终总决赛长驻深圳10年,第一年已经落幕,还有9年。通常说来,作为网球记者,年复一年地去到同一个城市报道同一项赛事,难免最终会心生一些倦意。
不过,深圳是一座美好的城市,WTA总决赛是一项美好的赛事。再来9年,我可是毫无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