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1比1利物浦(战报)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林良锋
做人不能得陇望蜀。
先说句套话:如果赛前告诉你,这场比赛平局,曼联球迷要不要?接的那句应该是:我会把送货的那只手也咬下来。可看了过程,曼联球迷,且不是少数,会捶胸顿足:这场居然没有拿下来?!
赛季打了9轮,曼联领先之下丢了8分,和阿斯顿维拉并列英超之首。光是这一点,曼联球迷会产生强烈的感觉:索尔斯克亚带队的运气,远没有他踢球的时候好。一而再,再而三。为什么曼联不能将领先保持到底?不能将胜势转化为胜利?不少人腹诽索尔斯克亚的排兵布阵,特别是对他的换人很有意见。光从失分的次数和总和来看,不能说没有道理。索尔斯克亚换人貌似总是踩不到点,不是换早了就是换迟了。
优柔寡断,球员索娃不这样啊?
本轮领先至第84分钟,索尔斯克亚以马夏尔替下拉什福德,1分钟后,拉拉纳扳平;客场对西汉姆刚换上安热尔·戈麦斯,3分钟之后丢了第2球;客场对纽卡斯尔,第66分钟用格林伍德换下马塔,6分钟后小朗斯塔夫破门。
再看对手如何换人:狼队主教练努诺半场用阿达马·特劳雷换下多尔蒂,10分钟后内维斯命射死角挂网;霍奇森从第75分钟起,8分钟内对位连换3人,终于抓住博格巴后场带球失误,由范安霍尔特打进制胜一球;联赛杯迎战罗奇代尔,客队主帅巴里-墨菲第74分钟换上威尔布拉汉,2分钟后17岁少年马西森扳平;迎战阿森纳,埃梅里第55分钟换上托雷拉,3分钟后奥巴梅扬扳平;克洛普从第60分钟起,每隔十分钟就投入一名预备队,终于由拉拉纳立功。
都说主教练的三分之一工钱是在半场时挣的,索尔斯克亚审时度势迟钝,临场的嗅觉不够敏锐,既无法判断对手换人的真实意图,也下不了决心改变既定打法。这个属性非常要命,决定了一名职业教练的上限。
快到第70分钟时,无数曼联球迷在呐喊:该换人了!快跑不动了!但索尔斯克亚犹豫了很久,直到对方把凯塔也扔上场,他才示意拉什福德离场。这个节骨眼上,要么别换,哪怕跑断腿也咬牙坚持下去。此时场上球员都熟悉了对方的跑位,也熟悉了队友的意图。拼搏就在这一刻。要换,那就必须在第70分钟前就拿定主意。优柔寡断,索尔斯克亚踢球时从未有过的毛病,执教曼联却一再曝光。
索娃,让林德勒夫踢中场好不好?
如果要换,换谁?利物浦的进攻由两翼发起,克洛普又增兵中路,试图让张伯伦远射,拉拉纳迂回,迫使曼联离开防区。凯塔上场,不过是换下体能消耗过大的维纳尔杜姆。曼联此时必须摁住对方两个边卫的传中,换上琼斯将万-比萨卡推到前场盯罗伯逊,用小将威廉斯换下同样体能不支的阿什利·扬,再以加纳换下弗雷德保持对张伯伦的压力。
全场只有法比尼奥一人吃牌,还有最后5分钟,哪怕挨个犯规吃牌也足以打乱对方的进攻节奏。但曼联始终没有这么做。放任罗伯逊传中已经致命,罗霍莫名其妙让过传中更加该骂。他离开自己的防区并非原则失误,但绝不该在能解围的情况下,让皮球在身前划过。也许菲尔米诺突然让过来球有一定欺骗性,但既然已经离开岗位抢前点,就必须确保拿到皮球。这和门将出击必须确保争到第一点是一个道理。
曼联占了视频裁判的便宜。进球前林德勒夫踢倒奥里吉,主裁判阿特金森放过;马内的进球因拼抢中皮球碰了左手被取消。这两起事件,会不会提醒索尔斯克亚:林德勒夫踢中卫信不过?
对方只要一放高球到他的防区,林德勒夫就慌作一团。他和马内的纠缠,又是在错误的地点,以错误的方式拦截对手。高球判断落点失误,本就是中卫的致命伤,而在争身位的同时被个子不如自己的对手挤到身后,更是中卫的大忌。本来一脚解围的轻松工作,竟因他不自量力险些酿成失球。
索尔斯克亚即使不打算弃用,也该考虑给林德勒夫换个岗位。既然曼联的中场防守经常缺人,何不将他推前一线,至少避免让他祸害自己人?改三中卫,无非是希望添一名防守球员对口盯利物浦的三叉戟,但三名后卫在盯人上分工并不明确。弗雷德再次在防守吃紧时,走丢了本该属于他的目标。
没在主场大败给榜首球队,看似收获,实则赔本。拉什福德和詹姆斯各有一次极好的机会扩大战果,可拉什福德选择自己突破,没有传给切入空当的詹姆斯;反过来,詹姆斯有突破的空间,传球的空间,却选择多带几步,战机转瞬即逝。可以取胜的比赛,变成了平局;可以升回上半区却仍徘徊在第13。这一次,责任在索尔斯克亚。运气只帮善于应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