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 欧联杯小组赛第2轮
莫斯科中央陆军0-2西班牙人
体坛全媒体记者林德诺发自巴塞罗那
在报纸上写了半个多版面,从前方传了图集,也简单剪了两集Vlog。但要想让这次莫斯科征途不留遗憾,还是得踏实下来整理整段旅途。一位我在莫斯科认识的球迷昨天还说:“对于我们这种段位不是太深的球迷,能现场这么一场球,哪怕这辈子只来这一次现场也值了。”此言非虚。
是真巧。连续两次坐飞机去客场,都和塞尔电台的两位记者同机,这次就连座位都挨着了。由于回国时常在莫斯科转机,我对落地时的机场还算熟悉,入关时直接带着两位西班牙记者走了常走的通道。“你们去中国的机票呢?”海关的俄罗斯大哥问我。还是弄错了,可能是一大早有点迷糊。
作为体坛记者中的小字辈,俄罗斯世界杯自然轮不上我,莫斯科同样也是第一次来。顺着早高峰的人流登上地铁,趁着市中心的游客还不多,先把“打卡”任务完成。比赛时正逢国庆假期,同来的中国游客不少,但在他们中间,一天后又出现在CSKA竞技场的并不多——再怎么是“全村希望”,截至目前也很难让足球真正实现大众化。
列宁墓、克里姆林宫、国家历史博物馆、瓦西里教堂,走马观花般地把莫斯科必去的几个景点去了个遍,我看来比来去匆匆的武磊还幸运。经去年来过世界杯的前辈介绍,我认识了居住在当地的一位大神。没有大神的帮助,我不可能在语言完全不通,当地人英语又很差的俄罗斯生存下来。有这样的老读者和老朋友,也是体坛的幸运。
两大标志性建筑和……CSKA竞技场
“楼又高,路又宽,我很喜欢这座城市的感觉!”走在新城区的街上,RAC1的记者埃杜对我感叹道——你是没去过北京吧?除了市中心的几个景点附近,历史悠久的俄式古建筑群外,苏联成立后发达起来的新城,与北京相似度颇高。若从鲜有高楼大厦,城区内遍布狭窄单行道的巴塞罗那初次前来,确实不大容易适应。从城市规模上来看,莫斯科也比西欧和南欧的城市大了数倍。
规模是一回事,体育氛围就是另一回事了。相比相同大小,人口甚至更多的北京,莫斯科的职业体育发展程度,着实让我们感到羡慕。我选在距离CSKA竞技场步行20分钟的地方住下,结果往另一个方向再步行20分钟,就又到了莫斯科迪纳摩的主场。迪纳摩球场在宽阔的列宁格勒大道旁,路过时正好赶上迪纳摩的冰球队比赛,通勤的人流和球迷交汇又分离,但别紧张,没有扒手。
俄罗斯的Ultras名不虚传
莫斯科迪纳摩主场
让埃杜着迷的莫斯科夜景
赛前训练的拍摄环节结束,十数名记者先行离开球场——“觅食”。西班牙记者们也都是第一次来莫斯科,语言上的巨大差异,让大家就连选择餐厅也费了一番功夫。一行人找到一家格鲁吉亚餐馆就座,每人点了份肯定吃得惯的煎牛排。看到服务生为我端上一碗俄式红汤,惊为天人。
我不是旅游爱好者,近年的长途出行几乎都是追着球跑,对观光的兴趣不大,却偏偏总喜欢尝试当地饮食。此行排除工作时间,几乎已经没有空闲,在另一位神秘大神的推荐下,我光顾了莫斯科最棒的餐厅之一。“红汤在饮食界就像红场在旅游界一样!”神秘人特地叮嘱道。
在主场的欧联比赛中,西班牙人提升了媒体待遇,提供了免费的媒体餐。CSKA竞技场更甚,专门开辟出一个房间做对外媒体食堂,记者们可以自行点菜。但我倒用不着付费服务,吃个免费套餐就饱了:半个鸡肉卷,一小碗红汤。带着全方位体验的打算,我点了2天内的第4碗红汤。
CSKA竞技场比想象中小得多。为了安全起见,投入比赛的安保警力比中超还多不少。观众要想进场,必须来到上层的平台接受严格的安检,而下层的入口,则只允许佩戴证件的工作人员或贵宾进入。
入口一侧是中央陆军的球迷俱乐部。本以为Ultras文化发达的他们,可能会谢绝记者的参观和拍摄,结果负责人却出乎意料地热情,用英语交流的水平也出乎意料地在线。两名球迷站在一边打FIFA,身边的墙上挂着让人心潮澎湃的照片。“等我给你找找,本田圭佑给我们球迷俱乐部签过一双球鞋。”找了五分钟没找到,但心领了。球迷是最可爱的人,无关“战斗民族”与否。
十几个人的安保团队里唯一会说英语的小哥,为我指明了球队大巴的入口。但当我赶到时,西班牙人的大巴恰好刚进场。在媒体区落座,球场DJ已经组织球迷营造起了魔鬼主场的气氛。定睛一看,这位DJ前一天还刚刚在新闻发布会后采访了我,本田圭佑走后,中央陆军阵中的日本血脉并没有因此断绝。倒是从西班牙来访的中国球员和中国记者,在他们看来还是新鲜物种。
现场DJ也是俱乐部的记者
中央陆军球迷俱乐部
球迷在进场前玩游戏放松
事后的发展证明,这场胜利之于西班牙人,更像是饮鸩止渴。但武磊在莫斯科找回的进球感觉,还是让国人为之振奋。赛后数十名球迷前往酒店的场景,早在第一时间就已经传遍大江南北。但在此之前的球场里,球队送给主队球迷提前退场的尴尬,与旅居当地的留学生在“战斗民族”中间举起的国旗相交融,相比之下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主队球迷提前退场
看台上的中国球迷
《阿斯》记者向我展示他在红场遇到的中国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