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韩面前,别再妄自菲薄了!

王晓瑞06-14 16:17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瑞

韩国国青队闯入世青赛决赛、日本国奥队杀入土伦杯决赛,一时间中国足球又是一片哀嚎声:邻家的孩子们怎么学习那么棒?我们也太不争气了!但差不多就在一年前,也是夏天,中国U19国青队以三战全胜佳绩,拿到熊猫杯冠军,而且是把世界冠军英格兰、南美劲旅乌拉圭踩在脚下夺得的。虽然奖杯成色相比世青赛、土伦杯,不可同日而语,但之于屡战屡败的中国足球来讲,哪怕一丁点进步都是值得肯定的。怎么就过了一年,昔日的成就现在被忘得一干二净了呢?

尖锐的批评者们可以这样说,中国队拿了熊猫杯冠军又怎么样,不还是没有闯入世青赛?而且,已经连续7届无缘这项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青少年大赛。少年强则成年强,中国球员青少年时期都出不来成绩,将来又有何指望?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差不多20年前,在伊朗亚青赛上,由沈祥福执教的81/82年龄段中青队,以令人惊艳的表现击败韩国、伊朗,夺得季军闯入世青赛的同时,将老对手韩国队挤出四强。当时中国足球界可谓一片欢腾,甚至将该队冠以“超白金一代”美名。可4年之后,冤家路窄,中韩在奥运会预选赛狭路相逢,无论是比赛过程还是结果,都呈现一边倒韩国占优。缘何韩国人可以苦修内功4年完成反超,中国足球现在却没有这股勇气和决心呢?

少年强真的一定强吗?肯定不会弱,但未必一直兴盛不衰。还以韩国足球举例,比李刚仁年长差不多10岁的奇诚庸、具滋哲和金英权们,青少年成绩丝毫不比后辈差。2012年奥运会,韩日男足铜牌战会师,韩国队最终获得季军,并免了一批球员兵役。两年后稍小一代的张贤秀、李在城们,借主场之利再夺亚运会金牌,又免了一批人兵役。在那五六年,韩国队连续三届世青赛小组出线,并且两次闯入8强。那时候甚至有人因此断言,韩国队即将称霸亚洲,进入世界杯8强乃至4强,未来应该是家常便饭。

可最终呢?今年亚洲杯韩国队无缘4强,去年12强赛,更是直到最后一刻才涉险过关。而在长沙,奇诚庸、具滋哲这些所谓的英德联赛级球星,不还是败在中国队脚下?再倒推5年前的巴西世界杯,韩日更是遭遇重创。而这样的起伏在过去20多年,则是屡见不鲜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些起伏面前,重要的是,韩日足球都在坚持固有的思路和方向。确切地说,是以结合自身国情的足球业务为发展核心。8年前,韩国足协实施“Golden Age”英才计划,注重青少年球员技术、思维和团队意识的培养。特别是人才库的设立,秉承了韩国足球长期“精英培养”的发展模式,也是精英战略的一种进化。而在日本,留洋已经越来越主流,甚至如今在荷兰和比利时,已经有了专属日本球员的“基地”。诸如植田直通、富安健洋等人,稍微一在亚洲冒尖,便被送往欧洲中小联赛练级,这已经成为该国足球发展的一种潮流。

相比之下,中国足球反而越来越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卡塔尔称霸亚洲,羡慕人家的阿斯拜尔精英模式(包括归化战略);韩日惊艳世界,又在崇拜邻居的青少年培养;再过不久,等到泰、越创造各种奇迹,估计又会派人到南洋取经。没有坚定的方向,缺乏统一的战略,不见完善的体系,日复一日朝令夕改,换来的只能是朝花夕拾。这不U23新政又要变革了么?

更悲哀的是,不知从何时起,足球界开始从追求业务的道路上跑偏了。就以时下最流行的“归化热”说起,甚至开始有人做着依靠“8+3(8名归化球员+3名中国球员)”冲击世界杯16强的春秋大梦。姑且不论这种设想可行性怎样,仅以新科国脚李可举例,其并未展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面貌。否则里皮也不会用了55分钟比赛外加四堂训练课,就把他从主力阵容拿下。专业人士的眼睛还是雪亮的,可群众们看到的,反而越来越“皇帝的新装”。

当然之于看戏者们来讲,这是最大的卖点、眼球和噱头,管你中国足球真正的死活呢?某种程度来讲,其实,这才是中国足球真正落后的败因——缺少足球文化,没有体育精神,不会发自内心的热爱。请问,你真的很懂足球这项运动的精髓吗?

坐拥13亿人,中国并不缺少潜在足球人才,却没有建立健康、良性和高效的发展体系。郜林曾讲,“体制不改,永远没戏”,但依笔者所见,是体系而不是体制。哪怕是刚在今年熊猫杯丢盔卸甲的U18国青,可知三年前第一次组队还能勇挫伊朗青年军,也曾6比1横扫荷甲威廉二世梯队?问题出在哪里?后天的业务之差!

如果再不及时回头重走业务之路,再不静下心来钻研发展之道,中国足球只能继续南辕北辙。恐怕有一天等到韩日真的夺得世界杯,我们连想要妄自菲薄的资格都没有了。

国足  /   韩国队  /   日本队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