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夺冠圆北京三大球满贯 高投入助力职业化发展
体坛+特约记者陶渊报道
连赢三场登上最高领奖台,北京女排征战联赛19年终圆梦,成为女排联赛历史上第八支冠军球队。从过去三个赛季连续以第七名收官,到本赛季历史性捧起冠军奖杯,北京女排终于证明自己在职业化道路上的成功。值得一提的是,她们夺冠后,北京三大球也完成了职业联赛的大满贯。
排兵布阵略显保守 天津女排未能打出冲击力
卫冕冠军天津女排曾14次登顶联赛,尤其是去年,经历过大换血便在排超元年登顶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新赛季,天津队经历了功勋老将陈丽怡、李莹的退役,以及王宁的因伤休战,但球队通过外援克兰维奇的加盟以及年轻小将李雅楠等人的成长,整体实力并未减弱,一直是联赛最大的夺冠热门。
作为常规赛冠军进入四强之后,天津队利用引援政策引进了郑益昕、杜清清两位国手,将江苏女排挑落马下。但进入决赛之后,面对人才储备更为雄厚的北京队,天津队打法略显保守,未能给对手制造持续冲击。
众所周知,天津队主力接应杨艺是一名保障型球员,进攻状态不佳。而在她进攻火力缺乏的同时,天津队主攻手的强攻压力超过了自身能承担的重任。年少强悍如李盈莹也在连续多场60扣、70扣之后,成功率下滑,在总决赛第二场跌到24%。球队核心都受阻,输球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在攻击火力严重不足,一传质量也堪忧的情况下,天津队并未敢于大胆变阵,将克兰维奇、杜清清与李盈莹同时放到场上增加强攻实力。实力落下风的情况下,排兵布阵又过于保守,无法给对手冲击,是天津队卫冕失败的主要原因。
连年引强援终登顶 板凳深度成就北京冠军梦
自1999-2000赛季首次获得A级联赛资格以来,北京女排经历过难求佳绩、降组打击,直到2012-13赛季首次闯进联赛四强。但之后年年重金投入的北京队总是“差一口气”,难进半决赛。过去三个赛季连续以夺冠热门的势头组队,却只以第七名收官,令外界对北京队一直不太看好。
但本赛季她们从开赛便展现了不俗的势头,精英赛将江苏斩落马下,八强赛虽有波动,但与上海、辽宁等强队的交手也尽显强势。最终北京队凭借常规赛第二的成绩晋级四强,并在半决赛连扫三场掀翻上海,历史首次闯进联赛决赛。
与天津队相比,北京女排“能打球”的人更多成为获胜关键。第一场比赛,北京女排在客场先后派出12名队员轮番上阵,各自发挥所长,方艰难从客场带走胜利,也奠定了整个系列赛的基调。第二场,天津队将刘晓彤、鲁尔克先后摁到板凳席上,但之后出场的曾春蕾与任凯懿能扮演奇兵角色,将卫冕冠军打得措手不及。
整个系列赛,北京女排三位主攻手刘晓彤、任凯懿、金烨,两名接应鲁尔克、曾春蕾轮流撑起边攻位置,自由人王琳也作为替补攻手弥补后排保障。阵容多样,给天津队的拦防体系制造了很大的杀伤。替补登场便能发挥作用,也证明了北京女排的阵容厚度。
引援符合职业化发展 北京三大球投入收回报
本赛季北京队引进美国外援金顿、迪克森,又有鲁尔克合同的延续,加上引进了内援孙文静、李伟伟等人,组成整理实力均衡的阵容,最终得以常规赛第二的成绩晋级四强。
之后丁霞、王梦洁的加盟进一步增加了球队保障和传球的能力,两位国手的比赛气质也令球队硬度有所提升,不再轻易崩盘。深厚的板凳深度,给了教练组很大的调配空间,在队员出现波动受阻时,替补席上总有人可用,是北京女排能够笑到最后的关键。
在中国联赛,从十四冠王天津,到过去两个周期实力不俗的浙江,再到近年来登顶过的江苏、八一,大部分球队都是一套阵容打天下,替补与主力差距明显,“七仙女”支撑整个赛季几乎成为常态。北京女排多年来连续引进外援、内援,终在本赛季收获甜蜜的果实。
高水平、负责任的球员加盟也带动了本土年轻球员的成长。金烨、张宇等本土球员在近两个赛季的进步有目共睹。这些都是俱乐部职业化发展的利好之处。而这些高投入与北京体育局近年来对三大球的重视密不可分。
北京男女足、篮先后问鼎各自联赛,北京男排也在2012-13赛季后首次登顶,唯有北京女排一直与冠军无缘,甚至四强难进。本次北京女排终于创造了历史,登上最高领奖台,就此实现了北京三大球的大满贯。这是对北京体育局、赞助商多年来高投入最好的回报,也是对之后吸引更多资金和关注最好的筹码,对排球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