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庞大“一冠群”之喜忧

谢锐02-15 16:29

记者谢锐报道 第23届LG杯世界棋王赛决赛三番棋2月14日结束,两位中国棋手内战,最终21岁的杨鼎新八段在0比1落后的逆势下连扳两局,2比1后来居上,战胜28岁的时越九段后夺得冠军,他也是中国棋界第21位世界冠军。

世界围棋大赛诞生于1988年,当年同时诞生富士通杯和应氏杯。31年时间里,共产生113个世界围棋大赛冠军,中日韩及中华台北棋手分别获得42、11、59、1个世界冠军,但这113个世界冠军中,其实仅有43人幸运获得,具体分布为:中国21人、韩国13人、日本8人、中华台北1人。

中国围棋世界冠军比韩国少17个,但中国世界冠军人数却比韩国多出9个,其原因在于,中国“一冠群”数量巨大,有14人之多。这个数字已超过韩国所有世界冠军人数之和。

中国围棋21个世界冠军中,马晓春、常昊、古力、孔杰、柯洁、陈耀烨、唐韦星等7人脱离了“一冠群”,其他14人均为“一冠群”成员。这14人中,除了俞斌九段夺冠于19年前之外,其他棋手加冕世界冠军的时间集中在2011年至2019年这短短八年间。

这八年是中国90后、95后棋手相继爆发的年段。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最初5年,韩国“四大天王”李昌镐、李世石、曹薰铉、刘昌赫形成强大锋线,横扫千军如卷席,他们个人的世界冠军数分别有17、14、9、6个之多,四人共夺得46个世界冠军,比如今所有的中国棋手夺冠次数都多出4个!当年棋界“韩流”肆虐,其实就是韩国“四大天王”强大制霸。

2001-2002年第6届LG杯韩国四大天王包揽四强,是韩流肆虐的最高峰。

那时中国棋手几乎没有抵抗之力,从1996年至2005年十年时间里,中国仅有俞斌九段和常昊九段各获得一次世界冠军(LG杯、应氏杯),与韩国四大天王相比,力量之悬殊,犹如熹微晨光、微弱烛火,中韩围棋世界冠军数量的巨大差距主要在那段时期形成。

自2006年古力夺得LG杯冠军后,伴随着李昌镐的日渐衰落(2006年后再未夺得世界冠军),中韩对抗成为均势。尽管古力对李世石有过2011年BC卡杯决赛2比3之惜败、2012年三星杯决赛三番棋两盘败局加起来仅输1目的痛憾以及2014年古李十番棋2比6落败的悲壮,但总体而言,古力挑大梁,常昊、孔杰、谢赫等助攻,中韩对抗五五开。

2011年末代富士通杯,韩国18岁的朴廷桓夺冠,本以为他将是李昌镐、李世石的接班者,但中国90后、95后高手山呼海啸般地涌现出来后,朴廷桓已注定不可能成为韩国二李似的独秀人物,甚至于对柯洁、陈耀烨等中国棋手毫无优势可言。

2013年中国新一代棋手垄断了当年的六项世界围棋冠军,是年也成为中国围棋称霸的元年。中国一冠群随即大量涌现,形成一道强大的厚壁,在这道厚壁面前,除非有李昌镐、李世石这样划时代的天才棋手出现,否则根本无法撼动,“韩流”也因此成为封存的历史。

类似李昌镐、李世石这样的天才可遇不可求,天赋在他们的成才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之功,这是多少围棋道场、大牌师父都培养不出来的。然而,他们恰如皓月当空,多少年才现身浩瀚的星际。而众多高手,则如点点繁星,闪烁天空。中国围棋界正是仰仗数量优势,终究成为虎,而韩国没有了二李支撑,则必然沦为狼。

中国之所以喷涌似的冒出众多年轻高手,与经济大势不可分。围棋高手之形成,经济环境不可过于恶劣,仓廪实而后知礼节,但也不能过于优裕。在经济洪流蒸蒸日上,一派欣欣向荣时,比如日本八十年代、韩国九十年代,即涌现出众多围棋高手。经济繁荣成型,渐失强劲的向上动能时,围棋亦渐衰。毕竟,走职业棋手这条路,不仅需要智力高门槛,还需要家庭毕其功于一役的冒险勇气。对比当今国内,年轻高手多诞生于京沪广深之外的中小城市,也能解释这一现象。

围棋AI的诞生,固然对国内大量一冠群的形成有推波助澜作用,然而,围棋AI对日韩以及欧美棋手都有覆盖,并不限于中国棋手。归根到底,还是中国围棋厚势形成后,已经到了日韩难以追上的地步。

一冠群数量庞大亦有隐忧。领军人物不够强大,整个行业的明星效应不足,在职业围棋尚未形成成熟职业化体系之前,明星效应的缺失将难以弥补,“聂卫平”三个字的品牌价值依然超出其他职业棋手即足以说明问题。其次,如果日韩等地诞生出吴清源、李昌镐这样的超级天才,一冠群的厚势再强大,也抵挡不了他们天才的光芒。一冠群,强在势,而非锋芒。


中国围棋  /   一冠群  /   聂卫平  /   常昊  /   古力  /   柯洁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