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冰们错在哪里(3) 陈一冰不是一个人
体坛周报评论员梁熙明评述
2018年,中国足球加大了各种整改措施力度,包括U23新政、U25军训等措施,外界褒贬不一,贬多于褒。
与此同时,对里皮的风评,出现微妙的转向。
2017年里皮上任后,确实很神,世预赛前4场,国足1平3负,里皮硬是把出线希望保留到最后一场,特别是一举击败韩国队,让中国足球30多年来正式大赛从未胜韩的纪录作古,就算里皮没出线,请他来击败了韩国,这趟世预赛也值了。
但是进入2018年,里皮与中国足球的蜜月很快结束。从年初中国杯惨败开始,到年中热身屡战不胜,再加当初招揽里皮的蔡局靠边,里皮“大国家队”设想以及试验被否,“到点走人”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到年末,越接近亚洲杯,舆论似乎等得越不耐烦。
尽管肯定走人,里皮依然体现了一名当世乃至史上最杰出之一的名帅的深厚功底与职业素养,绝不因为亚洲杯后不续约就随意应付,国足在对吉尔吉斯斯坦、菲律宾、泰国并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完全就是靠着里皮一次次的临场调整,把局面调了过来。
这个时候,陈一冰对国足的批评,时间上不能完全视为巧合。如果是普通球迷,看到上半场国足落后泰国,发泄几句,也就淹没在茫茫网海中,陈一冰不一样,作为中国体育传统体制的出头者、成功者,他代表着一批人——中国体育界的“成功人士”对足球的不满情绪,既不满政策向足球倾斜,更不满里皮的超级高薪——花那么多钱请洋教练也没出线嘛!分我们一个零头就能多拿多少金牌?
陈一冰不是一个人!
危险的是,与陈一冰持相近看法的不少人,已经身居高位。陈一冰退役后没有当官,不过中国体育界被提拔的干部,不少就是退役的优秀运动员,他们以自身项目的成功经验审视已属体制外的足球,能看得顺眼么?陈一冰只是说出了他们不方便说的心里话而已。
早在陈一冰的“体工大队死工资”论之前,甚至早在里皮执教国足前,中国体育的最高管理机构——国家体育总局就已经传出过对中国足球不满的声音,体育总局原副局长段世杰就提出:中国足球20年来没有大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足球完全市场化,结果成绩大退步,现在需要把市场化和举国体制重新结合起来。
换句话说,就是市场要让步,让“举国”进来一部分。
陈一冰的“重回体工大队死工资”一说,跟段局长大同小异。
年初中国杯,国足0比6惨败威尔士,当时总局副局长赵勇说,0比6惨败的不是国家队,是杂牌军,他们平时在中超俱乐部相互打,所以团结不起来。
陈、段、赵几位,透露出的是同一个想法——职业化改革,是为成绩服务的,当初市场化、职业化只是手段,刺激一下一潭死水的中国足球,现在成绩没起色,手段不灵,就该用别的了,比如重回体工大队模式。
这不能怪他们——就是1992年足球圈内人士慷慨激昂要职业化改革,也是满脑子“一职就灵”,你看,韩国足球不是1983年职业化,一下就连进世界杯到今天,日本足球不是1992年职业化,当年就拿了亚洲杯冠军,现在实力之强,都已经要“脱亚入欧”,不把亚洲队当对手了。
但是陈一冰几位,又明显暴露出对世界足球动态缺乏了解——如果说回到1992年,那时候国足实力仍是亚洲一流尾、二流头的档次,对手虽多,与一流的韩日沙伊有差距,但打起来也就是上风球与下风球之差,那么用一下“举国”手段,长期集训,或许还能维持。但今天的亚洲,连越南、菲律宾都赶了上来,国足自己则从20年前“二流头”,滑到“二流尾”的位置,而亚洲二流又加进来约旦、巴林等过去国足有把握拿下、现在弄不好会“被拿下”的新势力,后面泰、越、菲还在追赶,2026世界杯扩军,亚洲分到8席,你中国队希望大增,别人也在活动心眼呵,也想把中国队当下酒菜呵!还体工队死工资,这球还踢得动嘛?
体操能集中少数精英,足球?我们那点“精英”,拉出去跟人一比,立马就稀了。中国队是本届亚洲杯平均年龄最大的球队,10个人超过30岁,冯潇霆、赵旭日、郜林、蒿俊闵还是2005世青赛的人马,奔40的郑智更是踢1999奥运会预选赛的!
中国体育界那些金牌项目的成功经验,是肯定复制不到足球里的。足球中,比赛和比赛还不一样,中国杯、亚洲杯、世界杯预选赛完全是三种比赛,平时请谁热身学问大了——请的队太强(比如威尔士),人家一发力,一不小心把国足打死了,又伤士气又没意义,请的队太弱,又没练兵价值......
体操哪有足球那么多花花肠子?我这个动作练成了,别人做不出来,就我做得出来,出去拿金牌为国争光。
中国队突围第一轮淘汰赛打到亚洲杯八强,已经是2004年以来的最佳表现了(此后连续两届亚洲杯,朱广沪高洪波小组就挂,佩兰小组出线,出去就挂),随着郑智这些高龄老将的退隐,国足要过一段苦日子,从现在到2026,别说韩国伊朗,国足未必啃得动泰国越南菲律宾,陈一冰们少不了继续说风凉话。
但是无论如何,中国足球已经肯定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