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履新中国乒协主席 刘国梁比姚明更难
本报特约评论员 许基仁
在当选中国乒协主席后几个小时,刘国梁发了一个朋友圈,方方面面都感谢到了。当时我留了一条评论:大喜之日,反倒是最难的时刻,加油!
饱经波折,那个“不懂球的胖子”终于回归。不是复位,而是升位,从总教练变身为中国乒协主席。
刘国梁的去而复返,背后的真实原因和关键因素是什么,外人无从得知,我这名过气体育记者更是如此,但民意肯定是决策者要考量或者不能忽视的因素。凭借着辉煌的战绩和多年积攒的人品,刘国梁从被罢免总教练一职起,方方面面不解、痛惜的表述便不绝于耳。在中国体坛,能与刘国梁比民意支持率的,恐怕也只有姚明和郎平。
顺应民意,尊重人才,虽然决策修正来得晚了一些,但终于还是来了。这值得庆幸。这是中国乒乓球、中国体育之幸。
近一两年,中国乒乓球已不复当年之勇,人们怀念、呼唤刘国梁的声音渐起。刘国梁此番复出,估计会“实权主席”和“隐形总教练”一肩挑。在他远离国乒的日子,仍通过网络指挥球队顶尖高手,可见队员对他的信任和依赖仍在。带队伍,是刘国梁的强项,也是他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东京奥运会在即,乒乓球作为传统优势项目,对主要对手日本队又是金牌大战中此消彼长的领域,不容闪失。用时间换空间,刘国梁在东京必须赢,必须赢日本,才谈得上以后的施政空间。
与目前中国体坛最成功的协会主席姚明相比,刘国梁更难,这就是所谓的“大喜之日反倒是最难时刻”。中国竞技篮球的起点毕竟不高,姚明带国家男女篮亚运会重返巅峰,便赞誉声四起。而且篮球的社会普及面广,参与者、观赏者众多,这为姚主席推广项目、理顺产业奠定了比较理想的基础。而中国竞技乒乓球的对照物是“可怕”的“包揽奥运金牌”,没有丝毫弹性可言。同时乒乓球虽然练习者众多,但产业基础薄弱,乒超的孱弱即是例证。
当协会主席毕竟与当总教练有本质的差别,权力更大,空间更大,但责任和风险也更大。刘国梁一方面要力保东京奥运会国乒的金牌数不能下滑,另一方面面对薄弱的产业基础要推销国球,开拓市场,提升乒乓球影响力,难度非同一般。
在当今中国体坛,项目中心和项目协会并存的现状并不是一种理想局面,相互掣肘的情况时有耳闻,某种程度上是改革做成“夹生饭”的结果。希望决策层面能真正让乒乓球协会实体化,明确协会与乒羽中心的人员、事权、责任界限分割,让刘主席能放开手脚一展宏图。
在当选乒协主席的新闻发布会上,刘国梁发表了“施政纲领”。看得出来,刘主席已经有了角色转换的明晰思路。其中他谈到成立运动员委员会和队员、教练双向选择的思路。这是一种从自上而下、强调“服从”的“管理”思路到发挥多元主体积极性、平等协商的“治理”思路的转变和升华,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切合当今中国体育界的现状。虽然具体做起来会很难,很多改革措施也需要时间,但方向对了,不怕遥远!我们期待那位“不懂球的胖子”再度给我们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