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皇马有进攻却没头脑 70%控球难破4场球荒
阿拉维斯 1比0皇马(战报)
体坛+记者李森述评
之前面对塞维利亚、马竞和莫斯科中央陆军皇马连续3场不进球,洛佩特吉周六做客阿拉维斯时倾尽了所有主力:卡塞米罗、克罗斯和莫德里奇组成三中场,塞瓦略斯、本泽马和贝尔组成三前锋。他的布阵开局获得不错的效果,具体表现在皇马前8分钟就获得了5次射门,虽然其中一次被门将帕切科守住,一次被对方后卫门线救险,另外三次则是被破坏或者头球顶偏,但也足以证明主队的三后腰政策的破产。
向来习惯打442的阿拉维斯,本场比赛针对性地启用了布拉萨纳奇、皮纳和瓦卡索三名后腰,目的就是像在面对巴萨时那样,抵挡对方的大部队压往前场,而他们的主帅阿韦拉多的另一个用意是,在中场安置三名打手,这样边锋伊瓦伊·戈麦斯和霍尼就能始终处于反击状态,除非皇马的边卫奥德里奥索拉和纳乔压上助攻的时候,他们才会回撤协防。
皇马虽然开局占优,但洛佩特吉很快发现了一个不足,虽然塞瓦略斯在左边锋位置上能内切制造威胁,但由于身后的纳乔助攻时做不出有质量的传球,这与右路奥德里奥索拉的频频传中形成极大反差。为了达到两翼齐飞,洛佩特吉做了一个有“画蛇添足”之嫌的调整——10分钟后,他决定将贝尔调到左路,以弥补这边传中不足,而把塞瓦略斯调到右前卫位置,试图形成“左贝尔右索拉”的两面出击之势。这样一来,442虽然使皇马的中场有了更多控球,但当贝尔的职责变成传中而不是射门的时候,本泽马一人在禁区内就很难有所作为了。更弄巧成拙的是,不具备边锋特性的塞瓦略斯和莫德里奇同处右侧,造成了该区域的臃肿和混乱,两人都没有发挥出该有的作用。
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洛佩特吉在下半场用马里亚诺换下了本泽马。虽然马里亚诺比本泽马更血性,能做到每球必争,但他更多扮演的是一名中锋角色,面对阿拉维斯的固守,身边缺乏同伴和他完成禁区内二过一的强行突破和切割,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下半场马里亚诺有过3次射门,但都是在对手干扰下完成,因此缺乏准头。
更严重的是,整个下半场,皇马虽然全队都压向了前场,但进攻手段却并不多,球员的分工也不明确。譬如说,在攻坚战中,应该由贝尔、克罗斯和莫德里奇等负责外围远射,以迫使对方上前阻拦,从而造成禁区防守的松动;又譬如说,换下卡塞米罗后,克罗斯和莫德里奇组成双后腰的情况下,塞瓦略斯应该出现在前腰位置上,随时为马里亚诺分散对方的防守注意力,等等等等。
何谓切割?在军事上来说,当你把对方“包了饺子”,而面对一大坨肉无从下口的时候,就需要穿插部队将其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后才能将其分批吃掉。而就足球而言,当对方防守严密时,就需要前腰在禁区内参与跑动和接应,这才有可能将对方的后卫线扯开口子。但不论塞瓦略斯还是莫德里奇,都没能起到这方面的作用。于是不论中锋是本泽马还是马里亚诺,哪怕洛佩特吉随后派上维尼修斯,也都没能解决问题。因此,与其说周六皇马又犯了进攻“雷声大雨点小”的痼疾,还不如说是患了“有进攻而没头脑”的新毛病。它使得皇马的70%控球,22次攻入禁区以及10次射门,都显得意义不大。
要说皇马本场比赛表现最好的,那只能是右后卫奥德里奥索拉了。作为新人的他,不仅完成了多次传中,而且在与对方边锋霍尼的一对一比拼中不落下风。只可惜,阿拉维斯在伤停补时的读秒阶段,利用一次角球机会,由马努·加西亚在门前头球补射破门,使奥德里奥索拉整场比赛的顽强努力都付之东流。
对于这场意外的败局,赛后洛佩特吉的归纳是“因为我们还缺少几名重要球员”,以及“目前还不过是10月初,联赛竞争的路还很长”。对于前一项我们还能理解,因为有伊斯科在场的话,他能成为一颗埋在对方后卫和三中场之间的钉子;如果有马塞洛在左路助攻,洛佩特吉也不会把贝尔调到左路,而使本泽马(马里亚诺)感到孤立无援。但要说“联赛的路还很长”,这只能说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安慰罢了。而要想迅速解决进球难的问题题,不仅要给马里亚诺更多上场时间,还需要将中场球员的状态调整起来——有时进不进球不是中锋一人的运气问题,还包括整个进攻计划是否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