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体坛周报的那些事
我与体坛周报的渊源大概是从我上高二时开始的,距今大概有十五六年的时间了。本人是一名标准“八零后”,生长在辽宁省沈阳市,一个体育氛围相当浓厚的城市,从小就我和小伙伴们踢足球,打篮球,水平一般,但就是喜欢。自然而然也十分关注各类体育新闻和比赛直播。上高中以后,课业开始繁重,也没时间看电视了,于是 体坛周报走进了我生活。那时候每周一、三、五,我都会在午休时买一份体坛周报,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传阅,基本都是男同学,女同学只关心有没有贝克汉姆的照片。一般上课时也不敢看,因为老师看得紧,只能在课间休息和自习课看,真的是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的一丝慰藉。02年世界杯小组赛中国队顺利出线,是我们高中最值得纪念回忆之一,那时我和同学们都是一群小屁孩,肯定没钱买票进场为中国队加油,但我们还是傻乎乎的跟着游行队伍一路从沈阳五里河体育场走到了市政府。
转眼间上了大学,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都配上了电脑。上网浏览体育新闻渐渐成为了我的习惯。有时偶尔路过书报摊是才会想起去买一份体坛周报。感觉体坛周报内容质量始终都在全国体育类报纸中出类拔萃的,许多文章和专题栏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姚明为代表的移动的长城闯荡nba时,体坛周报长期派专人驻美为广大中国球迷做了最详尽的独家报道。对奥运会、世界杯、欧洲杯这些重大赛事体坛也派出专业的报道团队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上班以后,我在省内离我家不远的小城市工作,每周五我都要坐长途汽车回家,体坛周报又成了我在长途客车上排解寂寞的伙伴,两个小时路程正好读完一份报纸。再后来工作开始繁忙,姚明的退役,辽宁足球的没落,使我也不像以前那么关注体育新闻了。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浏览体育新闻变得越来越容易,体坛周报也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直到许多年后有一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文章中发现了体坛周报的微信公众号,仿佛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老朋友,内容依然专业,老道,观点依然独到、犀利。感觉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丝毫没有降低体坛周报对内容的追求,现在看主流新闻app上的体育新闻,感觉大家只是追求速度和流量,各种标题党靠题目吸引读者点击,进去一看,内容往往南辕北辙。十篇文章里五篇可以挑出错别字,更不要说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了,可能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就是人们根本没时间思考,总有大量的信息从各种渠道涌入你的大脑。多么希望现在的网络媒体有时候能放慢一点的速度,重视一下内容,提升一些品质,就像以前看纸质版的体坛周报,不是天天都出,但总是觉得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