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差阳错的缘分 笑着告别的青春
我和体坛周报的缘分,多少有些阴差阳错。96年的时候,我妈妈单位原本订阅的体育报纸被错送成了当时发行量还不大,尤其在江苏知名度还不算高的《体坛周报》,我一下子就被这份报纸所吸引并从此结缘。
等到2002年韩日世界杯快到的时候,当时已经是大三下学期的我开始琢磨去哪里能得到第一次在体育媒体实习的机会,自荐信写了不少可就是得不到任何回复。有一天重感冒提前跟老师请假,回到宿舍的路上顺手买了份体坛。不知道是那天细心,还是因为发烧了视线比较游离,终于第一次扫到了版面右上角竟然还有编辑的邮箱。
△2014年在巴西跟随德国队
从此就开始了为体坛写稿的生涯,第一篇总是记忆犹新,那一年四月的一篇《世界杯三别病绍尔》。也就是在给体坛写文章不久,我在宿舍里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来电,没想到竟然是来自瞿老大,他问我世界杯快到了能不能再找一些对足球感兴趣,文笔不错的同学一起写点。于是就有了一堆人入伙,包括现在全体育杂志的主编陈明,曾经在《足球周刊》工作多年的彭程等等。
很多人都知道我小时候是因为喜欢德国足球而决心要考北大德语系,将来从事这一行的工作。小时候的三个梦想:成为驻德国的足球记者、成为央视的德甲解说嘉宾以及去一家豪门俱乐部工作,如今都已经实现。
△在德国的第一个采访:去阿尔贝茨家,2003年底。
但是这一切,都是从体坛开始,我不会忘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在北外宾馆里,跟着程征和当时还只是稍胖的克韩老师每一天看球写稿;我也不会忘记那时候的夏天,去长沙报社总部和大家每周熬三个大夜做报纸,再踢四场球的畅快生活;当然更加牢记在心的,是2003年9月开始在德国生活,和后方的同事们每天商量选题,联系各路资源拿下一个个采访。记得在2006年世界杯前那几个月,我基本上保持着每周出差两到三次的节奏,干脆房间里放了一个旅行包,随时装上电脑就可以出发。
△最后一届大赛结束
2002年到2016年,这是一段属于体坛难忘的青春记忆,背后不仅是超过千万字的稿件,不仅是现场报道了三届世界杯和四届欧洲杯,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认识了很多人,这样的友谊是战斗的。虽然没有在报社拿到过什么职称,但是在2014年世界杯后却得到了“中国头号德吹”的称号。
记得2016年欧洲杯半决赛后,我在德国队出局后发了条微博和朋友圈,没什么特别的内容,就是一张照片和一句“微笑着说再见”。直到现在,我回顾起那段岁月依然会笑起来。体坛影响的也不仅仅是一个曾经少年的人生,影响的是整个中国体育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