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躺滑”这么简单!雪橇国家队盼2022首秀“正名”

宫珂07-24 16:08 体坛+原创

      体坛+记者宫珂报道

      说起雪橇项目,你会想到什么?你能分清它与雪车和钢架雪车的区别吗?要知道,在冬奥会所有的项目中,雪橇或许承担着最多的误解。分不清雪橇和钢架雪车、雪车项目的人不在少数,甚至“雪橇”这个名字也带来了不少误会。

      “之前家里人问我,雪橇是从山上扒着板子滑下来的那个项目吗?”说起外界对雪橇运动的误解,雪橇国家集训队队长范铎耀有很多“槽点”。“特别搞笑的是,还有人问我们雪橇是不是狗拉的那种呢!”女队副队长胡慧兰也曾经遇到过同样的尴尬。即使是对冰雪运动有些了解的人,看到雪橇比赛或许内心也会泛起一丝质疑——躺在雪橇上滑完全程,这个项目看起来难度也不大嘛!

      雪橇其实绝对不止“躺着滑完赛道”这么简单,这项运动对选手的身体素质、临场应变能力和技术动作的精确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出发时获得良好的速度,雪橇选手必须具备出色的力量条件。想要顺利通过雪橇赛道的十几个弯道,选手们必须小心把控入弯和出弯时的身体姿态、角度与力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会造成路线偏移。

      队长范铎耀就有一次印象深刻的碰撞经历,而且还是在他非常熟悉的一条赛道上。只是因为心理上稍有懈怠,当时范铎耀从拉脱维亚赛道的14弯出弯时出现失误,最后头撞到了15弯的小铁架子上,眼部也缝了几针。在高速滑行的状态下,选手没法停住雪橇,只能凭借自身经验控制方向,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意外,而且,由于雪橇运动员身上几乎没有保护装置,一旦遇到翻橇或者碰撞,受伤乃至死亡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可以说,雪橇运动只是看似“低调”,实则惊险又精彩。

      雪橇运动在国内发展的时间并不长,2015年第一批跨界跨项选材的队员进队,雪橇国家集训队才正式成立起来。目前队中留下了11名一期队员,今年5月至6月,队伍进行了第二次跨界跨项选材,又有22名新队员入队。

      这些队员来自田径、皮划艇以及球类等不同项目,在进队之前,大部分人对雪橇运动不甚了解,首次登上赛道难免感到恐惧。“第一年刚上冰的时候还是害怕的,但后来发现是可以控制的,也就慢慢克服了恐惧。”回忆起刚上冰时,范铎耀和胡慧兰都不讳言自己的内心感受,但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恐惧感已烟消云散。与他们一起进队的这批队员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掌握了滑行的基本方法,现在女队的选手已经可以登上青年组国际赛场,并且获得中上的名次。

      “刚开始滑行的时候难免不顺利,但当滑行次数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队员们自然就会有对雪橇的控制力。”据队伍负责人于果介绍,雪橇运动水平提升贵在滑行经验的积淀,“可能在赛道上训练一天,会比咱们在陆地上训练很多天效果更好。”但由于国内雪橇赛道条件有限,现阶段队伍真正上赛道的训练还是要在国外进行。从10月开始,雪橇队就要进入连轴转的国外转训阶段,在紧张的冰时安排下见缝插针地适应着每一条赛道。

      当然,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雪橇国家集训队也将迎来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赛道。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道预计将于2020年竣工,届时,队伍将会有更多本土训练的机会。“接下来我们就要逐步提高在赛道上的成绩,争取在赛事中拿到更多的积分和更好的名次。”于果说,“当然最终目标还是在2022年取得好成绩。”虽然中国雪橇队与平昌冬奥会擦肩而过,不过,对于这支厚积薄发的队伍来说,主场赛道上的冬奥首秀,反而更值得我们期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