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响专栏】16年后,李玮锋终于知道世界杯有多热闹

李响06-20 19:23 体坛+原创

体坛+特派记者李响报道

李玮锋已经很少回忆16年前他的世界杯之旅。他只记得第一场和哥斯达黎加的比赛后,他开始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0比4输给巴西,他几乎迸发出赶紧回家的冲动,在西归浦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变成了煎熬。

中国队和土耳其比赛的那天早晨,起床后他发现脖子僵硬,落枕了。整个早上,他的内心回响着两个声音——找教练还是不找教练,上场抑或不上场。最终他使劲活动着疼痛的脖子,踢完了整场比赛,270分钟的世界杯出场时间,他是中国队里为数不多的之一。

许多年后,他成为中国足球经历270分钟世界杯出场时间屈指可数的几人之一,与他相同的只有李铁和徐云龙。

此刻,莫斯科红场,望着朱可夫雕像下正在庆祝的外国球迷,李玮锋感慨:当年的决定是多么正确。没有想到,他的职业生涯只经历了一次世界杯,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没想到还有一次世界杯。”这么多年过去,他越来越坚信,“如果当年不折腾,米卢接着带我们,我们一定去了德国和南非。”

这个下午,虽然一身深色便装、架着一副夸张的粗边眼镜,无论在红场闲逛,还是在国家百货中心GUM里咖啡,不时有中国球迷找他合影。一位沪上大叔激动地表达,“阿拉老喜欢你啦,踢球好有激情啊。”

他摇头自嘲,“一直搞不懂,当年怎么就从球霸变成劳模了?!”他的足球生涯就是一部中国足球纪录片,起伏跌宕。被打入地狱时,他是球场上暴怒的魔鬼;捧上云霄时,他是拼命三郎。

放眼中国足坛,职业生涯长久而圆满,却也饱受口诛笔伐的球员,唯李玮锋而已。在最风光的那些年,李玮锋始终生活在人们的舌尖上,赞扬、辱骂,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至于事实真相如何,没有人关心。

这个容易在球场上紧张的后卫,不是因为有所畏惧,而是太想赢,太想担当责任,也太想出人头地,太想在足球史册上留下一个印记了。

每次飞行比赛机场转机的间隙,他都会请我帮忙给他当翻译,和米卢交流,主动询问他在比赛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细节,米卢每每倾囊相授。

在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看来,和主帅私下交流的时刻似乎多少带有“谄媚领导”的嫌疑,我不只一次听到类似的流言非议,然而,当我们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这何尝不在说明他是如此的野心勃勃,渴望成功?!

“没有米卢,我现在什么也不是。”他说起这些天在俄罗斯和米卢见面的经历,“其实也是他教会我的,一定要有态度,抓住机会也是一种态度。”作为一个要求自己近乎严苛的职业球员,他完全有能力再坚持一到两个赛季,他的目标是像偶像马尔蒂尼一样踢到40岁。为此,他坚持着,哪怕每次训练后的第二天早上全身疼痛,比赛当日必须吃止痛片。不过,当权健俱乐部向他伸出橄榄枝的时候,他动心了。

国家队的队友李霄鹏等人熬了多年终于坐上俱乐部副总的职位,但他却在职业生涯的末期华丽转身。

当然,职业经理人和职业球员却是天壤之别,三上三下、几度浮沉。米卢问他转型之后最大的感悟是什么,他回答:摔的跟头越多、越狠,自己的成长越快,心态越平和。他服务了几任外教,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人来了希望把中国人变成他们,这是行不通的,他们需要做的是融入中国,潜移默化,这样才能长久。

莫斯科的球场,坐在一群疯狂的墨西哥球迷中间,他才第一次感受到世界杯的赛场是多么热闹。16年前,他站在球场里,紧张得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

彼时的煎熬,如今回味,已然是满满的幸福。4年后,他要带上女儿和儿子去多哈,给他们讲讲爸爸的世界杯故事,但愿那一刻奔跑在绿茵场上的是中国球员。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