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的最大对手是谁?从不存在的纪念仪式说起
在欧洲足球联赛,经常会看到各种默哀仪式和纪念仪式。举例,每年的5月29日,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海瑟尔球场都会举行海瑟尔足球惨案的纪念仪式。这一天,也成为尤文图斯和利物浦球迷永远的纪念日。不过,在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日,中超第10轮,截至我写字的时候,5月11日,国安和富力的比赛没有默哀仪式和纪念仪式。
由此,我又想起了在中国杯上,里皮两次痛批国脚没有集体荣誉感。那么,如何提高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为什么欧洲足球骨子里充满了团队精神?而我们一不小心就被打成一盘散沙?团队属性、命运共同体是如何形成的?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和团队之间的关系如何?增强荣誉感,单单靠爱国教育,行得通吗?
对此,民国著名学者傅斯年先生曾有过精彩论述。傅斯年指出,传统的专制制度和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缺乏社会与团队的两个原因。前者至少有四个不良后果:它使中国人分散为无组织的群众,从未形成任何“社会”或有组织的共同体。此外,因为缺乏真正的凝聚力,一旦发生集体活动,就总是摆不清自己的位置。因为“社会与团队”从未真正存在,人们就倾向于依靠其他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傅斯年曾写道:中国今日何以竟成没有社会的状态?难道中国这个民族就是一个没有组织力的民族吗?我们就历史上看起,或许这也有个缘故。当年中国政治的组织,中心于专制的朝廷,而文化的组织,中心于科举,一切社会与团队,都受这两件事的支配。
我们踢不好球,原因一定在场外,而不是场内。以我们炎黄子孙的资源禀赋,踢出来的球不应该是现在这个烂水平。球是人踢的,球不行,一定是人不行。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我是谁?我们是谁?有什么特点?不搞清楚这些,怎么知道明天会输成什么样子呢?
我们是谁?我们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用天才的心理学家弗洛姆的话讲,人不是一堆此时此地的生理上有官能性需求的肉体,而是富于激情的“超越物”——激情是“社会的、生物的、历史的产物”。 这是一名好的足球运动员与一个好的团队,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们前面,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和1300多年的科举历史。我们心里要有数,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对手。真不是日韩,更不是越南泰国。别踢了一辈子球,还搞不清自己真正的对手是谁。里皮教练告诉我们,球员缺乏荣誉感、责任心和职业精神。我们应该明了,这个问题,他是解决不了的。
如果把中国足球比作一个国有企业,外籍教练就好比麦肯锡之类的欧美管理咨询公司。事情是中国企业在干,因为力量不够,所以要聘请麦肯锡来帮忙。不过,一定搞明白的是,请麦肯锡来不是代替企业做事,事情最终还是由我们自己来做。就好比,是球员在场上踢球,教练不可以,也没办法代替球员踢球。
该我们走的艰难险路,其实一厘米都不会少。
谨以此文献给不存在的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日之中超默哀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