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在中国“收复失地” 票房一直稳定回暖早有迹象

段伊伊04-16 11:49

记者段伊伊报道

“今天坐在这个弯道值了!”这是走下H看台的车迷小何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她口中的弯道,正是在F1中国大奖赛中频频上演超车好戏的14、15号发夹弯,两台红牛二队赛车相撞从而引发安全车出动、维斯塔潘和维特尔双双滑出赛道,都在此发生。这是小何时隔三年再次来到上海国际赛车场,目前在香港工作的她,专门打了“飞的”来重温这项从学生时代看起的赛事。“经济、时间和精力都允许了,所以就来了。”

中国大奖赛走过第15个年头,与其说F1正在回暖,不如说是很多人“回来”了。

2004年,中国大奖赛初登F1赛历时,舒马赫已提前锁定“七冠王”称号。虽然车王进入生涯末期,在上赛道的首秀也只是以第12名告终,但他和法拉利联手缔造的跃马时代,足以引起中国车迷对这项“金字塔尖”赛车运动的好奇和热情。在随后的蜜月期里,中国大奖赛见证了2006年车王拿下最后一个分站赛冠军;看到了2007年汉密尔顿在维修通道前陷入砂石区,不仅遭遇生涯首场退赛,更“潜在”导致了年度总冠军之争中以一分不敌莱库宁……这些经典瞬间,即便是放在F1的历史长河中,都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成长总是伴随挫折,中国大奖赛也不免遇到办赛的低潮期。“2009年布朗GP获得车队总冠军,巴顿赢得车手总冠军,那一年相对来说是比较低谷的时候,当时也是F1的动荡期,GPDA(F1车手协会)的独立,各方面的问题确实影响了很多人。”久事赛事营销中心副总经理、F1评论员潘湧湧回忆到,“不过2010年舒马赫复出,莱库宁也在2012年从拉力赛回归,以维特尔、汉密尔顿为首的新生力量表现稳定,吸引到了一批新的车迷。历史终究都会从不停的断代,过度到新的时期,F1也是一样。”

在潘湧湧看来,回暖不只是从今年开始,前几年就已经有这个迹象。“最近几年的票房一直比较稳定,周五到周日三天里可以达到14到16万人次。从今年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正赛开始前的两周主看台的票已经售罄,甚至是加价也买不到。正赛前一晚上,K看台的票也已经卖光,也就是H看台还有少量的票,很多车迷都只能到现场来碰碰运气。”

借着“15周年”这个对中国人来说颇有意义的时间点,主办方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也着重发力,前期就展开了一系列围绕赛车文化的创意活动,“极限单圈 等你挑战”H5线上游戏一度在朋友圈中引起不错的反响,而像车迷沙龙、车手签名会、维修区参观等传统项目也得到保留。

上海静安嘉里中心更是在赛事同期三天举办了F1嘉年华活动,数位国外著名DJ、知名歌手张韶涵、陈梓童轮番登场,已经退役的世界冠军罗斯伯格更是在13日下午冒雨到场助阵。14日晚上的嘉里中心水泄不通,记者通过与车迷交流得知,他们多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活动消息,之所以前去参加,就是为了离心中的偶像们更近一步。

而在上赛道外,赞助商的展位也越来越多,官方授权商店里赛道冰箱贴、梅奔车手汉密尔顿的同款帽子也早早被一抢而空。从2011年开始、与赛事同期举办的嘉定汽车文化节更是走起“中国风”,连续三天上演与汉文化相关的文艺表演,围观车迷不在少数。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