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英青训大思考Ⅲ:①中国青少年比赛次数太多?

马德兴02-12 16:30

体坛周报记者马德兴报道

2018年全国男足青少年U13(亦即2005年龄段)锦标赛第二阶段比赛昨天(2月11日)在四川成都温江基地落下帷幕,广州恒大足校A队以2比0击败大连星辉宏驰队,获得这个年龄段第一个全国冠军称号。随着U13锦标赛的结束,今年中国足协主办的六个年龄段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也已经全部结束。不过,在采访期间,不止是U13队伍参赛队的教练,甚至包括孩子们的家长也到处都在问这样一个问题:“锦标赛结束了,联赛在哪里?没有了比赛,队伍存在的意义何在?”

中国青少年特别是精英球员的培养,当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比赛太少,高水平与高质量的比赛更少!”这已经越来越成为共识。也正因此,中国足协为了搭建全国高水平的竞赛体系、给青少年球员创造更多的高水平交流机会,可谓费尽心思。这些年来,从锦标赛到联赛、到冠军杯赛、再到去年新创办的“青超联赛”,都是在竞赛方面不断尝试、不断完善。应该说,经过几年的摸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而且,越来越多的队伍也越来越重视由中国足协所主办的全国性青少年赛事。

以锦标赛为例,各队每一场比赛都很重视,尤其是在进入淘汰赛阶段之后,除了前八名的争夺外,“最叫劲”的比赛出现在第9到第16名之间的争夺。为什么?因为按照这几年来所形成的竞赛体系,锦标赛与联赛挂钩,如果能够在锦标赛上闯入前12名,则意味着参加联赛时将进入上半区,也就是“高手”与“高手”之间展开较量。如果未能进入前12名,哪怕仅仅只是获得第13名,意味着参加联赛时就只能和水平相对更弱的对手进行较量,对自身的提高有限。这其实就是竞赛的意义,连孩子的家长都很清楚:只有和高手进行比赛,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自己孩子的水平!

当然,如果未能闯入前12名,并不意味着完全失去了机会,因为整个联赛分为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比赛结束后,在上半区中名列最后两位的队伍将从第三阶段开始参加下半区的比赛;而下半区成绩最好的两支队伍有机会“升级”,这就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竞争。

即便如此,上半区前两个阶段强手之间的比赛也只有11场,后两个阶段强手之间的较量也是11场,一支优秀的队伍,全年累计的比赛也就只有22场联赛。再加上锦标赛最多的是8场,一支队伍正常一年也就只有30场比赛左右。换而言之,这样的高水平比赛不是多了,而是太少。所以,在成都进行的U13锦标赛期间,当中国足协相关人员召集参赛队教练进行座谈、研讨时,至少七位球队的主教练在会议期间直言:“比赛太少,高质量的比赛更少!”

实际上,只要看一下2017年全国各个年龄段U系列的竞赛安排,便可以发现:中国的青少年足球整体而言还是高水平比赛太少。根据统计,去年一年,各个年龄段所进行的联赛总共场次才1171场!

但令人不解的是,居然有人直言:比赛太多!甚至有教练宣称:他所执教的队伍一年要参加六七十场比赛!这让其他教练不禁反问:“究竟是哪一支球队说比赛太多的?我们一年满打满算,加起来也就30场算是有点质量的高水平比赛,这支队伍能够参加六七十场比赛,参加的都是什么样的比赛?我们怎么没有那么多?”而据说,如今中国足协决定在2018年取消U系列联赛,就是因为“比赛多了”。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