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总决赛练兵成中国女排传统 新人当家更重过程
体坛+特约记者诺克报道
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将于8月2日开战,由于中国女排是主场作战,球迷很期待中国女排能够取得好成绩。但是,按照中国女排的惯例,奥运会后的第一年,通常都是锻炼新人的一年,尤其是在里约周期郎平上任之后,大奖赛的总决赛似乎就逐渐变成“鸡肋”赛事。因此,虽然我们我们都期待女排能够在主场取得好成绩,但也不必给女排的姑娘们太大的压力,毕竟她们之中,有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参加大奖赛总决赛。
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之后的第一年,由于处于调整年,并且还是全运会年,因此在征战世界大赛时也多以锻炼年轻的小将为主,即使是在以“七仙女”打天下的陈忠和时代,在2005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的总决赛中,陈忠和也召入了马蕴雯、王一梅、薛明等一批小将,王丽娜和赵蕊蕊并未参加当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蔡斌在2009年进行了大变革,惠若琪、沈静思、曾春蕾也在当时参加了大奖赛总决赛,由此可见,在奥运会之后的第一年,中国女排通常都会以锻炼新人为主。
除了锻炼新人之外,里约周期,郎平的大国家队战略也让许多人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世界大赛的争夺,2014年的大奖赛总决赛,虽然郎平亲自带队出征,但是只有曾春蕾和杨珺菁是当时的主力球员,大部队则在国内备战世锦赛。2015年,郎平干脆直接让安家杰带着二队前往美国参加总决赛,一队则备战世界杯。2016年的大奖赛总决赛,也是为了考察接应和自由人这两个位置。因此,中国女排对于大奖赛总决赛,从来都是虚虚实实,有着非常强的目的性。
今年的情况则更加不同,中国女排从分站赛就开始锻炼新人,朱婷也是在第二站和第三站比赛才陆续上场,对于总决赛,我们也不必太过期待朱婷以及老队员的上场,一来今年本身就是调整年,主力在经过去年一年的“神经紧绷”后,确实应该让新人打一打关键比赛。而来,这也是新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好机会,毕竟只有在能力上超过老队员,才有可能在国家队占据一席之地。
既然是以锻炼为主,那么对于大奖赛总决赛的成绩,我们反而不应太过看重,毕竟中国女排从教练到球员都是崭新的面貌,只要她们在场上发挥出应有的水平,那么我们就应该给予她们掌声与欢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