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熟人成中超换帅首选 曼萨诺三进宫效果待检验
体坛+特约黄何报道
从国安到申花再到智诚,西班牙人曼萨诺的东方淘金路已经遍及中国三大重镇。也许对于很多职业而言,“吃回头草”往往很容易再次取得成功,实现突破,但在足球界干教练,特别是在中超二次创业中取得成功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名与利主导外教回归心
曼萨诺上任宣布的同一天,亚泰宣布李章洙下课,两位“吃回头草”教练擦肩而过,这样的情景在中超乃至过去甲A赛场并不鲜见。近几个赛季以来,中超球队整体投入的不断提升,拔高了俱乐部的成绩预期,更使得主教练一职成为“高风险”岗位。
各家俱乐部中途换帅最大原则——用熟不用生。“好马”也吃回头草成为中超换帅主题。其实,曼萨诺此番回归中超绝非个例,回顾中超历史,这样“二进宫”甚至“三进宫”的例子屡见不鲜。
联赛老熟人阿里汉、巴蒂斯塔、德拉甘就先后再次来到中超执教,再比如萨布利奇、图巴科维奇、张外龙、李章洙等教练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至于更遥远的时代,桑德拉奇、科萨诺维奇、邦弗雷雷、霍顿、卡洛斯等“老面孔”,一次又一次地走进了中国足球这座“围城”。
尽管在中国工作,他们都遭遇过挫折,经历过失败,但依旧热衷再回中超执教,说到期最具吸引力的还是一个“钱”字。随着中超联赛在亚洲,甚至在整个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高,中超各队的投入也越来越高。再加上各俱乐部以各种名义设置的奖金,显然对于他们来说,中超帅位就是一个“金饭碗”。
追求“利”的同时,“名”同样不放弃。中国足球发展历史较短,造成人们对外籍教练的推崇,甚至在职业化初期,施拉普纳、米卢等教练在中国都一度被神化,这在其他国家并不多见。虽然随着中国联赛日趋成熟和职业,越来越多洋帅来到中国赛场,但人们似乎仍对外籍教练格外推崇,很多人刚到球队时都被视为“救世主”。
于是,越来越多外教在离开后,依然翘首等待着来自东方的召唤。而当机会真正到来时,他们便会义无反顾地踏上中国足球二次创业的冒险之旅。
“救火”身份注定难长久
科萨当年带领实德队夺取大连足球史上第二个联赛三连冠,但在2008赛季重返实德后,却仅仅率队完成保级。年底,他与俱乐部也没再续约。张外龙的经历也差不多,2011年入主青岛中能后,他带队赢得中超第六名的佳绩,这也是中能队史上的最好成绩。但在到阿尔滨转了一圈后再回中能,却逐渐与俱乐部产生矛盾。2013年8月,张外龙先是被暂停主教练职务,后被解除合同,目前在力帆的执教尚处于“蜜月期”。两度挂帅亚泰的萨布利奇也没能得到应有的认可,2012赛季他率队获得第六名,但被认为成绩不佳而遭解职。次年,萨布利奇被请回去救火,最终完成保级任务。但2014年只带队打了7轮联赛,就又下课。前舜天功勋主帅德拉甘,2014赛季火线来到长春亚泰“救火”,虽然也帮助球队实现保级目标,但赛季结束后俱乐部也未让他留任。
其实,出现这样的状况并不难理解。在巨大的成绩压力面前,更换主教练成为不少中超球队谋求自救的首选动作,而与以往换帅更注重名气和资历相比,如今各支球队在更换主帅时,似乎更看重新任教练对于联赛的适应和了解程度,当然如果他们拥有成功的经验,那是最好不过的。
但另一方面,中超各队整体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已然决定这些教练不可能在帅位上停留很久,他们或许能凭借熟悉中超环境和拥有中超执教经验的优势,多次以“救火教练”的身份来到中国执教,但想要拥有一份长期大合同,有充足的时间按照自己的方式建设一支球队,这是一种奢望。
对于这些来来往往于中国联赛的教练来说,要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重新面对挑战,这和当初初次来中国执教并无太多不同,更何况,一名教练的生涯本应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积累中获得新的机会。
新的俱乐部希望这些教练能够带领球队打出投资人期望中的成绩,而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曾经摔倒过的地方重新爬起来。前者需要信任,后者则需要勇气去面对潜在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