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观察】不紧逼不协防不接应 BBC拖累皇马433?

文/体坛周报记者李森
虽然皇马做客那不勒斯3比1逆转取胜,但主队不仅在第24分钟率先进球,而且整个上半场完全把握了场上主动权,令皇马一度陷入危险境地。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给皇马造成了上半场不必要的惊吓,又是什么原因帮助皇马下半场完成反超?
BBC不协防累死后防
皇马表现不佳,就将原因归结到C罗、本泽马和贝尔身上,这已是不少评论家和球迷的惯用做法。但既然齐达内能依靠BBC在上赛季的诺坎普取胜,三前锋打法也能帮助皇马在米兰的欧冠决赛中夺杯,那么就不能把齐达内周二晚让BBC打头阵看成一无是处。尤其皇马并不善于防守,更不能躺在首回合3比1领先的功劳簿上一味打退守,BBC的出场,有利于将对手的重心调回后场,这也是在向球队传达信息:必须在客场进球。
然而由于BBC本赛季水平有所下降,其进球在皇马所进的120球中只占到41%(49粒)——而巴萨的MSN在其122球中占62%(76粒)——最终导致了齐达内有好愿望而没有好结果:BBC上半场只有3次射正1次射偏,那不勒斯则4次射中6次射偏,且首开纪录。
由于皇马上半场一直受到压制,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回到BBC协防的话题上来。齐达内赛前坚持说,“此役的胜负不取决于使用几名前锋,关键是球员的表现和态度。”这等于从侧面告诉球员,前锋的场上职责要分有球和无球状态。就像巴萨对马竞的国王杯半决赛有球时队形呈343、无球时恢复到433那样,皇马在进攻时应该以三箭头的全面铺开为主,而在防守时则收缩为442。尤其在那不勒斯边路进攻十分犀利的时候,皇马更需要C罗或贝尔来帮助三中场,以切断哈姆西克通往因西涅、卡列洪的补给线。可惜的是,皇马在首回合比赛中紧逼得体,却因次回合紧逼打得不坚决,造成了那不勒斯一度全线压过了半场。
更让人叫苦不迭的是,当后场已经出球不利的时候,BBC也没有主动回撤接应。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现象:除了克罗斯2次精确大转移造成过贝尔的反击,莫德里奇、卡塞米罗持球时因不见前锋接应而只能回传后卫,后卫因对方逼得太紧而回传给门将,门将纳瓦斯又为求“安全”而草草大脚将球开出……这就方便了那不勒斯在上半场周而复始地截球重新组织进攻。
贝尔忘了自己的地位?
尽管拉莫斯已否认了自己有关“队中只有C罗享受不回防的特权”一说,但这种说法仍很容易被球迷接受。毕竟让年过32岁的C罗既紧逼,又回防,还像以往那样完成冲刺和破门,实在是勉为其难。再加上本泽马上周末刚打完对埃瓦尔的比赛,如此一来,齐达内既坚持使用BBC,又要完成从433到442的变阵,就只能指望贝尔了。毕竟威尔士球星因染红停赛刚有过一场“轮休”,是BBC中体能最好的一位。
前皇马队长桑奇斯赛前曾婉转地说,“就我个人的意愿,在艰难的那不勒斯客场应该打四中场更合适。贝尔今晚首发究竟是福还是祸,要看他有没有进球,以及有没有回防的意识。否则的话他完全可以由巴斯克斯取代。”而评论家圣地亚哥早在贝尔上周对拉斯帕尔马斯染红后就已经尖刻地批评道,“高额的转会费以及皇马日后将其扶植为球队领袖的打算,让贝尔忘记了自己目前在队中的地位。他的回防不够积极,使球迷对433打法是否适应皇马始终持有争议。”
周二赛后也有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卡瓦哈尔今晚又一次跑断了腿,这是否是因为贝尔对他的帮助不够?”作为教练,齐达内也只能以两面派的手法护短,他的回答是“不。我认为贝尔和C罗都积极参与了防守。我们之所以在上半场受到压抑,是由于整体进入状态太慢”,但他在比赛中第一个撤下的就是贝尔,这已经很清楚地表明,“进入状态太慢”的究竟是谁了。
本泽马上周末对埃瓦尔大放光彩,周二晚怎么完全像是换了一个人呢?这里既有体能的因素,更因为本场和对埃瓦尔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埃瓦尔客场,本泽马身边有5名前卫在为他传球服务,5中场的推进也使法国中锋有更多触球机会;而在那不勒斯的上半场,皇马即便出球也是先找贝尔或C罗,这无形中就将本泽马放在了配角位置。其二,法国球星的特点本来就介于9号与10号之间,一旦没有同伴的就近支援,将很难在中路打出靓丽的短打进攻。皇马上半场受到压制,本泽马失踪也就容易理解了。
该从倒三角变正三角?
由于BBC进入首发,皇马的中场只能是三人编制,虽然安切洛蒂也说过,“为什么三中场就不能保证攻守平衡,我任皇马教练时不就是使用克罗斯、莫德里奇和J罗(或伊斯科)吗?”然而安帅时代的BBC很有威力,对手们为应付其快攻,往往注重收缩,皇马常用中长距离传球打到前场,也使对手无意打前场紧逼。而现在,对手打皇马、巴萨的紧逼已司空见惯,因为他们三中场的人数劣势大大激发了对手争夺控球权的想法,紧逼就是其标志性的手段之一。但有利必有一弊。皇马之所以在联赛所得的59分中有10分是利用第80分钟后的进球才取得,正是因为没有一支球队的紧逼能持续整场比赛。
尽管磕磕碰碰,齐达内三中场的政策还是让皇马一路走来。然而,那不勒斯的两翼齐飞、梅尔滕斯打“假中锋”的灵活以及在第24分钟的进球,无情地揭了皇马三中场应变不够的短:由于卡瓦哈尔被因西涅吸引在右边路,而哈姆西克又没有人专门防守,以至于球被传到卡瓦哈尔和佩佩之间的空当后,被梅尔滕斯一脚打入。
哈姆西克在上半场如此活跃,暴露了皇马单后腰的弊病,也让我们想起了10天前对比利亚雷亚尔的案例。齐达内自去年起确定了卡塞米罗的后腰地位,意在将克罗斯和莫德里奇解放到前场助攻,以弥补BBC身后没有前腰策划的缺陷。然而,当对手也打三中场尤其是双前腰的时候,单设卡塞米罗就不再保险了,因为他很容易被对方的双前腰在两侧吃掉。皇马做客比利亚雷亚尔时,首发也派出了BBC和卡塞米罗,由于对方双前腰特里格罗斯和霍纳坦·多斯桑托斯联手得当,卡塞米罗形同虚设。在比利亚雷亚尔2比0领先的情况下,齐达内不得不撤下卡塞米罗,换上伊斯科。由双前腰单后腰(中场倒三角)改变为双后腰单前腰(正三角),才一举改变了场上局面,并完成逆转。由于那不勒斯和“潜水艇”在中前场的策划有相似之处,因此,假如在开场10分钟过后感觉到后场出球不易,齐达内能及时以卡塞米罗-莫德里奇作为双后腰来变阵的话,也许哈姆西克的传球就不会那么自如,至少皇马不会在整个上半场都打得那么被动。
由于上半场0比1落后的情况还不算过于严重,齐达内在中场后并没有急于换人。但有一点显而易见,那就是无球状况下贝尔的回防态度有所改变,皇马隐约变成了442队形。尽管皇马人的视线都被拉莫斯的两度头球破门吸引(因第二次是碰到梅尔滕斯后入网的,因此欧足联把该球算作乌龙),但不容忽视的是,克罗斯和拉莫斯能有珠联璧合的角球机会,正是442队形将战场推向对方一边,皇马球员就势在前场发动紧逼后造就的。可以说,433微调为442最终造就了皇马的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