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关注退役运动员安置 大难题困扰众多小人物
体坛+特约记者温媛报道
从退役后,李晓霞很少露面,她总习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过,缺席了三年的人代会后,李晓霞出现在了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中。跟刘翔、姚明这些体育圈的代表一样,李晓霞的关注点也还在体育圈,她的老本行里。
作为大满贯,李晓霞退役后无需为安置发愁,无需为生计奔波。但作为运动员,她知道,身边有太多不如她幸运的同行。这也是中国体育圈残酷的现状。当你没有取得金字塔尖的成绩,注定在职业生涯结束时,面临着“失业”的困扰。
想再就业,并非那么容易。常年在体校训练,文化水平不够高,知识面窄,和社会接触少,导致运动员在走向社会时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和不习惯。
中国体育圈有过很多退役运动员难有出路的先例,体操选手张尚武在地铁通道里卖艺,长跑冠军去澡堂里给人搓澡…一个个让人唏嘘的故事背后,折射着中国部分运动员生存之难。这种现象尤其是发生在很多冷门项目中。如果没有奥运冠军做保障,带着一身伤病结束职业生涯时,很多事无人问津,很多伤只能自己生扛。可,奥运冠军是浪里淘沙,不是谁想就能成的。
作为乒羽等热门项目,哪怕离开时没有奥运冠军的光环,但至少在大众推广和普及较广泛的当下,还能靠当教练、开培训班等自力更生。可练柔道、摔跤这些冷门项目,又何来的就业之路?
李晓霞自己知道,当运动员的时候,什么都不用想,就想着怎么比赛,把对手赢了,为国争光。可当你离开赛场时,才发现,在生活面前,很多时候,都是“小白”。
不管议案和建议是否会被推进,会落实,但至少李晓霞说出了很多运动员难言的心声。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和再就业,至今也是困扰很多选手的难题,毕竟,光鲜的就那么几个。不是人人都是孙杨,傅园慧,也没有张继科那样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