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资深编辑朱曙光:《一个人的驻京办》
《一个人的驻京办》
我的兄弟叫魏明,我们是同龄人,都是1970年出生,我比他还大3个月,上世纪90年代我们是同一批进入体坛周报社的员工。噩耗突至,他走了,转会去了天堂,肝胆俱裂的感觉在2年内再一次袭击了我——2年内走了2个弟弟——2014年7月我的亲弟弟(也是体坛周报的长期特约作者之一)亦是英年早逝,肝硬化加糖尿病并发症夺走了年仅40岁的一条生命。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体坛周报从地方小报快速成长为行业翘楚、全国体育媒体的领头羊,一开始是每周一期共4个版,有拳头栏目《欧洲联赛大搏杀》,报纸主打足球、NBA、围棋,魏明就是围棋板块的责任编辑(每周都有固定的围棋报道,这在全国也是首创并且维持至今);当时报纸有2个特别出名的化名记者和主持人,一个叫“周豹”(体坛周报的谐音),一个叫“靖云”(负责与读者编读往来、互动),魏明就是这个“靖云”主持人之一。后来,他将“靖云”的栏目交与我主持——魏明是我的良师。
魏明也是我的益友,或者说“损友”——记得有一次,在湖南长沙体委大院办公楼2楼一个办公室里,他将一颗用塑料纸包裹着的黑色硬壳食品(后来才知道这个叫槟榔)送给我品尝,辛辣刺激得我眼泪鼻涕一齐流出,当我跑到洗手池边吐掉并用水漱口后,回头一看,憋见魏明一脸狡黠的笑——对不起魏明老师,我这个徒弟至今都还没有学会嚼槟榔。喝酒,这项社会技能之一,我也没有跟你学会。
1994年春节前后,为了筹备出版《94甲A画册》,报社领导派给魏明和我一项任务,去广州探访在那里冬训的部分甲A、甲B球队(另一个著名的足球队冬训地就是昆明海埂),那是我第一次因公出差,而此前在别的单位有过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的魏明,曾经在广州越秀山附近上班一段时光,一路上都给了我不少关照。
在围棋界,聂卫平因中日围棋擂台赛而名声大躁之前,陈祖德是最有名的中国围棋高手。有一次陈祖德老师去湖南指导工作,还特意到省体委大院和魏明下了一盘让子棋。
在戚务生担任主教练的1996年那一届中国国奥队里,魏明与他的采访对象杨晨、张恩华结为了好友。后来,体坛旗下的《足球周刊》做杨晨在德甲征战的专题时,魏明还出点子,帮助策划过《杨晨片烤鸭》,配发的照片很美,这篇重磅力作体现了足球周刊“内容为王、图片取胜”的宗旨。
体坛周报后来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体育媒体中的“黄埔军校”,魏明可以说是黄埔军校的一期、二期毕业生。
魏明很早就成为了“北漂”——1995年为了报社的发展,领导决定在体育资讯和作者都云集的北京设立体坛周报驻京办事处,派魏明常驻北京——办公地点设在体育馆路国家体委体科所一间极为狭小的办公室里,当时北京房价还不是如今的天文数字一般,但场租也算一笔不少的花费。
当时体坛周报身处湖南长沙,奉行“编辑指挥记者作者”,没有专门的记者部,所需稿件均由后方编辑策划、布置选题给特约记者、特约作者,魏明在北京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约稿”,其频繁程度不亚于当今的网络流行词“约吗”。
约稿只是魏明的专业任务,驻京办还有其它各种琐事、交际、应酬,跑关系,各位可以想想那些省市各地的驻京办,是多么大一个衙门,有多少人办事,就能体会到魏明这“一个人的驻京办”是多么不容易!
驻京办就魏明一个人,单身的生活固然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长期的饮食不规律也容易掏空人的身体,20多岁、30多岁尚不觉得,等人到中年还想拼身体时,就会感觉力不从心,这是自然规律。
魏明一个人的驻京办“主任”当了7年,后来体坛周报编辑部集体搬迁到北京,和以前一部分篮球、综合体育版块在北京的编辑分部实现“两军大会师”。而魏明可以说是体坛的开路先锋、是体坛传媒重心北移的“北上先遣队长”,他为报社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体坛周报,可以说,魏明献完青春献生命,都是献给了一生钟爱的体坛周报。
安息吧,我们的好兄弟魏明,愿你在天堂好好享受体育的运动、快乐之本,不再为约稿、选题、策划种种殚精竭虑之事而伤神。(体坛老编辑 朱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