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辉宣告复出备战东京 退役对不起自己的职业生涯
体坛+记者莫小隽报道
12月10日,廖辉在朋友圈贴出了一组照片。照片中的他赤膊上阵,胸前的腹肌清晰可见。
照片上的廖辉跟吕小军,田涛,钟国顺并排站立在中国举重队男队总教练于杰身边,这个久违了的大家庭又团聚了。因为是团聚,每个人嘴角都带着很自然的笑容,用竖起的大拇指表达着内心的喜悦。
喜悦源自于重聚,也源自于廖辉的回归。这个集合了举重人很浓烈的悲喜色彩的奥运冠军在经历了反反复复的挣扎,退缩,坚持和放弃之后,还是选择了归来。
“一声令下,备战2020年东京。”这是廖辉在朋友圈写下的一行独白。说完,廖辉开始了在海南的五指山训练基地埋头苦练的日子。
旅行无法让廖辉轻松
廖辉之于中国举重,乃至中国体育界都是极具话题的一个人物。2008年他少成名,在那个对奥运冠军还很是追捧的年代里,他凭借着俊朗霸气的外形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推崇。
风光没多久,一场被他形容为“莫须有”的禁赛将廖辉打入不见天日的地狱。尽管提前解禁,可伦敦奥运会,他注定只能扮演着佯装轻松送吕小军出发的看客。
风光是林青峰的,廖辉只有不服气。收拾心情,他开始了又一个漫长的四年。拿下全运会,拿下世锦赛,拿下全国赛的冠军,可在等了四年的尾巴上,他又没搭上通向里约的列车。
在今年7月18日,体育总局公布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名单之后一天,廖辉通过自己微博的一段心声,宣布退役,其中一句“或许结局不该以这种方式画上句号,但是付出了,就无怨无悔”道尽了他的无奈和委屈。
那时,找他的记者成群结队,可廖辉总以一句“这个时候不太方便说”搪塞,沉默式的逃避,谁都会,可一看就是装的。
风口浪尖,想说什么?又能说什么?
以“退役”的方式离开赛场,让廖辉很无奈,夸张点形容,甚至“有些窝囊”,“如果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我觉得对不起我的职业生涯。”
那之后,廖辉试着用旅行的方式来遣散心中的郁闷。可即使有说走就走的洒脱,却换来的是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孤独。“我确实内心挺难过的,出去旅游了好几次,但旅行无法带给我内心的快乐。”
廖辉发现,因为从小就在运动队的集体生活中长大,现在的自己已经不太适合“独居”生活,“我喜欢群居生活,我想回到集体生活中。”
旅行的意义不再是告别,而是让廖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是很向往和兄弟们玩玩闹闹,训练后把酒言欢的热闹。
吕小军给廖辉动力
里约的每一场举重比赛,廖辉都是电视机前的观众。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吕小军在77公斤级比赛中最后时刻,被哈萨克斯坦哥们以一种近乎不可思议的方式超越,奖牌从金变成了银。
里约回来后,廖辉见到了并肩备战的兄弟吕小军,也是给他最大“复出”最大动力的人。“他已经33岁了,说还要选择坚持,我说那我也坚持。他不甘,我不舍,我俩一拍即合。”廖辉内心的纠结解开了,他想再坚持一次,即使现在的自己已经是29岁高龄的老将。
里约之后,举重队玩得好的兄弟们相约去田涛的老家湖北宜昌长阳县,于杰,廖辉,吕小军又一次碰面了。聊着聊着,廖辉把想复出的消息告诉了亦师亦友的于杰。这个从2007年就开始带廖辉的山东大汉听到消息,当然喜出望外,双手欢迎。
出征里约前,于杰白了头发,对于选择退役的廖辉,他这么形容:我精心雕琢的一件艺术品被毁了。
廖辉当然知道于导的心思,没去成里约,对师徒二人都是无奈的选择。“于导一直希望我回来,从伦敦之后就开始呼唤我。只是没想到,这次奥运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所有的冠军,却还是很无奈地离开。”廖辉说,“哪怕让我战死赛场。”
父母又生气又心疼
内心的天平明显动摇,廖辉把想法讲给了武汉的父母。其实在得知儿子去不了里约退役时,廖辉的父母就讲,“大不了我们不干举重了,重新选择别的生活一样会精彩。”
可新的生活还没开始,儿子就变卦了。听了廖辉想复出的想法,廖爸爸廖妈妈又生气,又心疼。“他们觉得再练太辛苦,心疼我。”
一而再再而三的坚持,换来了父母的让步,“你这么大了,选择权在你,但作为父母,我们内心是不支持的,我们不想你再遭这份罪,受这份苦。”倔强的廖辉说,“我能扛得住,我觉得东京奥运会一定是公平的。既然我选择了坚持,就不会去混,我想做到最好。”
最难过的父母这一关,也算过了。
于导偷偷笑
来到海南五指山,一切的一切都很熟悉,熟悉的队友,教练,队医,那些冷冰冰的器械似乎都有了生气,欢迎这位久违地老朋友。
“见到他们会莫名的傻笑”这是廖辉回来之后的表情,虽然才练了几天,恢复起来全身酸痛,走路都很难受,但苦中作乐的感觉还是让他坚定内心的选择,“举重台才是我的战场,我感觉自己一直都没离开。”
回来几天,廖辉看到于导,发现“他偷偷会笑。”对于回来,廖辉想得很清楚,“在我成绩最巅峰时,我失去了2012年的机会,2016年卷土重来时,无中生有的东西再次让我与奥运失之交臂。坚持四年不行,八年不行,那我坚持12年呢?那时候我该行了吧。”跟未来打个赌,看看究竟能否扛得住,笑到最后。
廖辉说,“我想试一下,去缔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神话和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