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罗不配当国家队领袖?球霸教练当真误国?
欧冠和欧洲杯冠军,C罗今年全数入手。按此趋势,欧洲足球先生和明年初颁发的金球奖,他胜券在握。2016年毫无疑问是C罗的大丰收之年,足坛成就无人能出其右。然而,眼下却有同胞名宿唱反调:C罗欧洲杯决赛上越俎代庖,影响教练指挥,不能算真正的领袖。国家队队长、头牌球星、夺冠英雄不算领袖?这论点很难让球迷接受。平心而论,拖着伤腿在法兰西大球场边比划的C罗,比起真正越权指挥的几位前辈,表现还是浮于表面……
“C罗不配当国家队领袖”
义愤填膺、怒斥C罗的名宿是72岁的葡萄牙人安东尼奥·西蒙斯,他名气虽远不如C罗,却也并非泛泛之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位外号“米老鼠”的边锋效力于欧洲顶级豪门本菲卡,在1962年捧起过欧冠奖杯,并3次拿到亚军(1963年、1965年、1968年)。作为尤西比奥好战友的西蒙斯还在1966年随葡萄牙拿下英格兰世界杯季军,创造让葡国一代人难忘的荣光。1943年出生的西蒙斯的球员生涯在1982年画上句号,从教后短暂带领过葡萄牙国奥队,曾当过奎罗斯的助手。
因故,西蒙斯以过来人的身份对C罗进行的点评,很有分量。“我有50余年的职业足球生涯,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情况。现在你们倒想说服我,葡萄牙夺冠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西蒙斯所指,便是C罗在欧洲杯决赛场上的“指手画脚”。因为受伤而提前下场的皇马边锋,对葡萄牙最后一战的直接贡献并不算多。然而在这个尊崇结果论的时代,C罗在场边焦急指挥却最终被媒体渲染成为葡萄牙队捧杯的重要原因。
“这就是我们获胜的原因?如果大家都开始这么想,那我要求每场比赛都这样照做。”在西蒙斯看来,C罗的肢体语言根本就没有对球队造成多大影响。按照这位老人的说法,他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愿意相信是C罗的指挥将球队引导向了胜利。不仅如此,西蒙斯还认为C罗的所作所为是完全错误的,那超越了一名球员应有的权限,对球队的内部环境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破坏。在西蒙斯看来,事情没有变得丑恶,只因国家队主帅的睿智与妥协。“桑托斯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如何简单有效地管理球员,避免冲突,并把球队最强的一面展现出来。如果是其他手腕更强硬的人物当权,或许(C罗在场边指挥)这样的事件就不会发生,又或者会有更糟糕的结果。要是主帅是穆里尼奥会变成怎样?”
“无论感觉好坏,你都必须认识到这么做是很糟糕的行为。”在西蒙斯看来,领袖应该在赛场上身体力行,用行动来带动全队,而不是自作主张跑到场边,代替主帅发号施令。为了证明C罗领袖气质不足,老前辈还特别提到了麦克风事件:“几周前,C罗才抢过记者的麦克风扔到水里,现在他竟然就成为人们口中的领袖了!”按照西蒙斯的标准,真正的领袖应该知道自己在赛场之内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就像贝利、尤西比奥、克鲁伊夫和马拉多纳……就算是马拉多纳这种极具个性的人物,也从来没有类似的越权举动。”西蒙斯表示自己理解C罗对胜利的急切渴望,但后者所为绝非领袖之举。他甚至建议C罗去买一本有关领导力的书籍,好好研读之后再来展现英雄气概。“如果我的话冒犯了别人,我表示道歉。但我认为我的发言是充满建设性的。”
事实上,这名葡萄牙名宿的言论无法改变大众对于C罗的肯定。正当他在葡语媒体上批评后辈时,英文媒体却在大肆转载德罗巴对于葡萄牙队长的赞许:“C罗是位真正的领袖,凭借在皇马和国家队的杰出表现,他理应获得金球奖。”科特迪瓦中锋的用词与西蒙斯的恰好相反……
德国球星越权成习惯
其实很多领袖球员都不愿意安分守己,越权在他们眼里就是家常便饭。对比之下,C罗所为不值一提。1950年世界杯冠军乌拉圭的队长奥夫杜略·巴雷拉便可谓是这方面的祖师爷。C罗今夏只是在决赛最后阶段,才像教练一样在场边鼓励队友,虽然指挥手势多种多样,但并未有确凿证据表明他改变了葡萄牙队的战术。巴雷拉则完全不一样,当年从场下誓师到场上布阵,他的作用都大过了主帅,可谓一手遮天。
那一年在巴西举办的世界杯并没有设置决赛,冠军是从最后4强的单循环小组赛较量中决出。最后一轮乌拉圭对巴西,已经大胜过瑞典和西班牙的后者只需要打平即可夺冠。于是在最后比赛日到来之前,东道主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捧起金杯。当地媒体更是在赛前介绍时,便在版面上巴西队的照片上写下图注:“这就是世界冠军”。目睹此情此景,巴雷拉是怎么做的?他尽自己所能买下了厚厚一摞报纸,放到更衣室内以激励队友的斗志。
如果说买报纸还只是辅助,巴雷拉在最后一战中的表现则是100%的越俎代庖。赛前主帅胡安·洛佩斯为乌拉圭队定下了防守为先的战略,然而当他离开更衣室之后,队长却叫住所有队友并发表演讲:“胡安是个好人,但今天他错了。如果我们对巴西采取防守策略,那我们的命运就不会和西班牙、瑞典有什么差别。”巴雷拉不仅改变了球队的既定战术,还交代了不同情况下应该采用的策略。下半时,当巴西队率先打进一球后,巴雷拉却告诉队友们:“是时候去赢球了。”结果勇敢进攻的乌拉圭果然2比1反超,送给巴西人马拉卡纳惨案当记忆,留给自己雷米特金杯作纪念。
除远古时代的巴雷拉之外,足球皇帝贝肯鲍尔也是越权行事的行家。1974年世界杯,最终捧杯的西德曾经在第一阶段小组赛输过一次。那场0比1其实是该届大赛中最为关键的比赛之一,因为对手是东德,此仗输掉让西德颜面无存。更为重要的是,这场耻辱之战引发了一场兵变,主帅舍恩彻底失去对球队的控制,队长贝肯鲍尔成为排兵布阵的实际决策人。“贝肯鲍尔晋升”,类似的标题当年曾占据德国各大报刊。
有说法是队长上书架空了主帅,使得后者的权力被剥夺;也有前国脚后来出面辟谣,声称失利之后是舍恩先陷入沉默,让整个球队的气氛变得过于压抑,所以贝肯鲍尔才挺身而出,代主帅做决定。无论哪种说法正确,都改变不了贝皇在未满29岁时便以球员之身,行主帅之职的事实。毫无疑问,此举在当年掀起过不小风浪,但结局完美让一切质疑消失。西德队拿到了世界冠军,贝肯鲍尔功成名就,舍恩也并未下课。事实上舍恩一直带领西德队到1978年,1976年欧洲杯他还帮助球队收获了亚军。如今回忆起已经去世的恩师,贝肯鲍尔总是会给予极高的评价:“他就像我们的父亲一样。”
有个性的德国球星仿佛有自己做主的传统,在贝肯鲍尔的队友之中,中场内策尔也曾经替主帅做过决定。1973年德国足协杯,内策尔所效力的门兴格拉德巴赫对垒科隆,双方在90分钟内战成1比1平。加时赛开始前,内策尔脱掉外套,自己把自己换上场踢球,只是丢下一句:“我现在上场踢球了。”不久后,凭借他的进球,门兴拿下了冠军。
当然,想越权,光有个性还远远不够。在球队的自由度能达到多高,主要还得看球员的实力和名望。当一名球星的地位大到能够影响球队的方针策略,成了所谓的球霸,才能影响到球队的决策。不过,球霸们对决策多为间接影响,直接扮演主帅角色的人物不算多见,阿根廷人贝隆算是其中一位。对于大部分球迷来说,“小巫师”给人留下的印象应该是精妙的传球组织能力。然而,在意甲有过辉煌经历的他回归母队拉普拉塔大学生后,却敢与俱乐部主席较劲。贝隆的父亲就是大学生俱乐部的传奇球星,再加上自己也声名显赫,2006年从欧洲回到阿根廷之后,贝隆的话语权已经大到能够决定球队主帅谁属。从转会引援到排兵布阵,贝隆都可以发表决定性的意见。虽然因贝隆与俱乐部主席的矛盾,大学生队内部气氛一度十分紧张,但在老将的直接参与下,球队也在2009年拿下了时隔39年未曾捧起的南美解放者杯冠军。球霸越权,祸福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