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链式防守前世今生(1)——源头:瑞士门闩

迪生06-28 13:01 体坛+原创

北京时间昨天夜里,本届欧洲杯开赛以来最精彩的一场大战上演了,打出精彩攻防的意大利队2比0完胜西班牙队。孔蒂在赛后说:“小伙子们太棒了。现在我们得恢复,因为又有一场恶战要跟德国打,但我们已经证明了,意大利踢的不是链式防守了(Catenaccio)。”

链式防守一词笼罩光环又背负恶名,意大利的球队无论取胜还是失利,无论风光无限还是颜面扫地,无论大举进攻还是龟缩死守,这个词都会出现。那到底什么是链式防守?它真的和意大利人的民族性格有关吗?意大利足球还在用链式防守吗?真的像孔蒂说的那样已经舍弃链式防守了吗?今天体坛+发布《倒转金字塔》一书第十章链式防守的节选,帮助读者寻找这些问题的线索。


没有哪种战术体系能像链式防守[注]这么声名狼藉。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目中,这个含义为门上链条的词,呈现出了意大利足球最偏执、最消极和最野蛮的一面。英国人对它大肆贬损,斯坦执教的凯尔特人在1967年冠军杯决赛中击败埃雷拉带领的国际米兰,从而将链式防守的典范变成手下败将。利物浦主帅香克利祝贺斯坦,坚称这场胜利会让他永垂不朽

后来一些内幕披露出来,说在斯坦的授意下,两位凯尔特人的教练整场比赛都冲埃雷拉骂个不停,还参加了赛后宴会。埃雷拉一直坚持说别人误解了自己,认为就跟查普曼的WM阵型一样,自己的战术体系名声差只因为弱队的模仿太拙劣。到底是不是如此仍有待探讨,不过,尽管链式防守后来那么邪恶,但起源时没什么特别。


1967年冠军杯决赛后,香克利祝贺斯坦。

[注] 链式防守,原文为“catenaccio”,直译是“链式的”,主要有一实一虚两层含义。起初 说的是战术,指一种防线,基本特征是设自由人和人盯人防守;如果指战术体系,通常包含自由 人、人盯人防守、左后卫进攻、专职防守型中场、组织者指挥和右边锋回防等。其次,这个词在 1960年代就染上了负面色彩,当时一些英国媒体使用时带有贬义,它逐渐成为一种比赛态度和足 球风格的代名词:消极、功利、放弃控球,只在乎结果,不关心场面,乃至不择手段。这种情况 下,它已经和具体的战术设置无关,不包含自由人的球队也可以踢链式防守,穆里尼奥的球队常被 挂上这种标签。  

它的源头在瑞士,开创者是奥地利人卡尔·拉潘。这位教练1905年出生于维也 纳,言语温和,行事低调,出了名的彬彬有礼。球员时代他踢前锋和进攻型中前卫,正逢维也纳足球在1920年代中后期的黄金岁月,自己入选过奥地利国家队,1930年随维也纳快速夺得联赛冠军,然后去了瑞士塞维特担任球员兼教练。他深受咖啡馆 文化的熏陶,晚年自己在日内瓦开了一家。 

按照瑞士泰斗级体育记者卢茨的看法,因为自己的队员是半职业球员,体能比不上已经完全职业化的对手,所以拉潘开始谋划对策,力图弥补这个短板。1962年世界杯开幕前不久,他非常少见地接受了采访,对《世界足球》杂志说:瑞士球队很看重战术,瑞士人算不上天生就是踢球的料,但做起事来通常很清醒,可以说服他们事先思考和提前盘算。” 

有两种选人组队的思路。要么能找来十一个天生就很强的球员,完全够档次, 跟对手单挑能占上风,例如巴西;要么手下是十一个普通人,得整合进一个专门的 构想中,得有个策略。这个策略的目的就是让每名球员都为球队利益发挥出最大价值。难处在于,在不剥夺球员思考和行动自由的情况下,怎么严格执行战术纪律。

拉潘的解决方案被一位瑞士记者命名为“verrou ”,即门闩。要是想理解这个门闩,最好的办法是将它看成235 阵型的演变产物——查普曼的WM 阵型早就在英格 兰问世了,但过去好多年后,维也纳的球队仍主打235 阵型。跟中前卫撤到两名后卫之间,从而演变出WM 阵型不同,门闩的做法是将两名边前卫后撤到两名后卫的左右两边。两名边前卫仍保留进攻职责,但主要任务是对抗对方的边锋。

两个后卫实际上就成了中后卫,他们起初是并肩作战,不过在实战中,如果对手沿自己的右路进攻, 双后卫里居左的那个,就会朝球的方向移动,居右的在他身后协防保护,反过来也是 如此。理论上,防线总能保证比对手多一人——当时瑞士媒体称之为门闩人,也 就是后来的自由人[注]  

[注] 自由人,译自意大利文单词“libero”,清道夫译自英文单词“sweeper”和德文单词“ausputzer”,这三个单词是不同语言对同一个位置的称呼,详见足球术语列表中的条目。英文中的常见用法是libero和sweeper混用、相互替代,本书即是。


这是1938年世界杯上瑞士队第三场比赛的阵容,即0比2输给匈牙利。前两场是1比1平德国和加赛4比2胜德国,这两场施特尔策没上,踢门闩人的是队长米内利。米内利是瑞士足球史上的巨星,在苏黎世草蜢效力多年,跟拉潘共事过,他没有留下进球数据,按文字资料的记述,他双脚均衡,技术精湛,擅长从后场运球。

这套体系的主要缺陷是对中前卫要求太高。拉潘的阵型是这样的:四名后卫, 两名回撤的内锋,内锋身后有个中前卫,再加上一字排开的锋线三人。纸面上,它非常像穆里尼奥最初执教切尔西时采用的现代版 433 阵型,但就双边锋的推进方式而言,区别非常明显。作为纯粹的前锋,(拉潘手下的)边锋始终远远顶在前场,本方丢球时不回去支援中场的队友。这就意味着门闩遇上WM 阵型的时候,三前锋通常正对应对方的三后卫,两名内锋对付两名边前卫,而中前卫就得对抗两个内锋。采用自由人的球队永远面临一个问题:某个区域多放一人,别处必然兵力短缺。 

碰上235 阵型就更糟了。用门闩的球队得在球场两头各放一个球员,这等于说,中前卫不光要应付对方的两个内锋,还得对抗他们的中前卫。这几乎不可能做到,所以拉潘的球队倾向于阵线回收,将中场让给对手,用紧密盯防摆出一道坚固阵线,让对方陷入徒劳横传。随着这种战术体系的发展,中前卫减轻了身上的重担,内锋渐渐回撤到他身边,但是,更显著变化出现在后防线,两名后卫(原注:实际上是中后卫)中的一个撤到另一个的身后,这就成了正宗的清道夫。


1937年的苏黎世草蜢。从1935年到1948年,拉潘在这里执教,带队五夺联赛冠军。从1930年到1943年,米内利在这里效力,担任过队长。


1938年世界杯,德国1比1瑞士那场,右边是瑞士队长米内利。

拉潘带领塞维特两夺联赛冠军,1935年去执教苏黎世草蜢后又拿了五次,不过,得等到他在瑞士国家队取得成绩后,这套战术体系才真正展现出威力。1937年,拉潘开始短暂执教瑞士队,成功打进1938年世界杯。当时公认瑞士足球是中欧国家里最弱的,他们在中欧杯上的战绩相当差:324325负。

但世界杯前的友谊赛中,运用门闩的瑞士2比1击败了英格兰。世界杯开幕后,首轮他们又赢了德国——当时德奥合并已经完成,对方拥有多名前奥地利国脚。接下来他们0-2 不敌匈牙利,止步于八强。瑞士队虽败犹荣,已经把最好成绩提高了一大步。不过人们只是对门闩有点好奇,觉得弱队可以用它来对付强队,但仅此而已。

相关连载:

【史话】链式防守前世今生(2)——米兰城的混凝土

【史话】链式防守前世今生(3)——大国际的落幕


本书已发行,体坛+总编辑、国际足联金球奖中国媒体评委骆明倾情推荐。目前可通过出版社微店购买;7月初在京东亚马逊上市,目前可预订。

意大利队  /   链式防守  /   拉潘  /   瑞士门闩  /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