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AI创始人孙灵野:希望把野外急救课程引入中国
文|四夕 图|任涛
孙灵野的采访安排在了周一的下午,现在长期生活在香港的他对北京的拥堵完全不习惯,一进门就向我们控诉着他遭遇的交通瘫痪惨状,我们的交谈就这样开始。
2002年,孙灵野进入四川成都体育学院学习新闻专业,他笑道:“说起来咱们是同行,我还有很多同学在你们体坛传媒工作呢。”
在校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孙灵野和一位学长去户外店,他仿佛发现了新大陆——炉具怎么会这么小,衣服竟然可以防水又透气。有意思的户外装备激起了孙灵野的好奇心。他尝试着开始进行简单的户外活动,四川的徒步、露营户外线路很多,他在大三、大四时便开始带队,成为了驴友们的登山、户外向导。
“毕业之后我还真做过一段时间的记者。第一次工作经历是在央视《旅游风向标》栏目,有个纪录片叫‘由零开始’,从零海拔的上海自驾到珠峰大本营,我作为全国选拔出来的志愿者跟着去摄像、实习。接着回到成都,我就在成都电视台正式开始电视媒体工作,给一档叫《户外天堂》的栏目做编导,后来由于收视率问题被迫去做体育新闻。可我觉得电视台的氛围并不适合我,于是我辞了工作,去了号称户外天堂的阳朔。”他笑笑,转了转手中的咖啡杯。
“在那里,我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他们一起攀岩、徒步漓江、泡酒吧。天天就是玩,什么也没做。后来发现没钱了,只好赶紧找工作。”
“你认识阳朔攀岩的秋香吧?当时秋香跟我说,哎,小孙,你英语还不错,帮我带点外国客人,一个月五百,包吃住。”
“行。”孙灵野说到这,不禁笑了起来。
看得出来,他对那段时间的喝酒、吃饭、攀岩的单纯生活充满了愉快回忆。这也是他正式在阳朔全职从事户外工作的开始。他在秋香的“蜘蛛人攀岩”工作、带队一年,跟各位高手学习、切磋,传统攀、运动攀等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攀岩能力。
“那段时间过得还真挺不错,也结交了很多朋友,‘中国攀岩’(Chinaclimb)的总经理、加拿大人Mike Bertuzzi也是那个时候认识的。”有次在“理查德酒吧”喝酒,Mike突然问起:“有没有兴趣来‘中国攀岩’工作?”
“当时的“中国攀岩”是阳朔发展得比较成熟中外合作的公司,当时公司主要做的就是国际学校户外教育培训工作。公司的理念就是用户外运动锻炼青少年,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让他们变得友善、真诚、勇敢。”孙灵野介绍道。
孙灵野和秋香商量了一下。秋香很支持他去“中国攀岩”,他说:“你早就该去那边工作了,你在这里能学到的东西很局限。”就这样,“中国攀岩”注定成为了孙灵野成长的机遇。不久之后当时负责中国区的经理离职,孙灵野以丰富经历和学识,顶替了这个职位,这时他进入“中国攀岩”才刚刚半年的时间。这个时候他开始接触到公司的运作管理,外国公司运作项目时的程序化、安全性、标准性让他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你看别人都是从服务人员、向导一步一步才能走到这个经理职位的,而且这需要一两年的时间,你来到这里刚刚半年就做了经理,时机把握得特别好。”公司里很多的员工这样调侃孙灵野。
“公司的氛围很不错,大家对我的工作也很配合。”孙灵野又笑了起来。
孙灵野对于野外急救的了解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当时的孙灵野在进行员工培训工作时接触到了来自加拿大的夏令营运行总监David Johnson。David是WMAI(Wilderness Medical Associates,国际野外医学协会)的创始人,他当时为中国攀岩请来了一位做野外急救培训的导师到中国进行授课。
孙灵野觉得很神奇,什么是野外急救?他根本不了解。“我学过的就是大学里面游泳的救生员急救,也考过救生员证。”
这次的四天培训,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六点,饱满的课程让孙灵野应接不暇。“老师教学的方式、给我们灌输的理念,都是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尤其是运用各种户外装备和器材,结合所处的户外环境,千变万化地进行野外救援处理。”讲到这里时孙灵野的眼里闪着光。
野外急救培训课程是进阶式的每年一次。两次的培训也让他大开眼界。第三次培训时,由于某种原因作为翻译的助理讲师没来,Mike便让孙灵野尝试着做中文翻译。孙灵野在配合导师授课的时候,对这个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想法把其引入中国,进行中文教学。
2006年,孙灵野在这次课程中咨询授课导师,如果要成为一名野外急救老师需要什么条件。“首先你要上过国际野外学习的课程,理解我们的理念,其次你需要有医学背景和户外能力,最后你还需要具备做老师的表达能力和授课技巧。”导师这样告诉孙灵野。
当时,孙灵野的户外能力和授课能力都已基本具备,只是医学背景有所欠缺。David Johnson告诉孙灵野让他联系WMAI总部,看是否能参与学习EMT(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紧急医疗技术人员课程)课程,孙灵野立即给美国总部发了邮件。
总部人员对此表示质疑,我们这里从来没有中国人来做我们的讲师。他们回邮件告诉他说,机会是平等的,但是我们有很多要求,接着列举出一二三,等你达到这些要求的时候,我们才能考虑接受你成为WMAI讲师。
2006年的时候美国签证办理非常困难,孙灵野去美国学习EMT的计划也随之就搁置了下来。但之后的四年时间里,孙灵野不断的提升自己,组织主办各类户外活动,也包括给中国学员组织野外急救培训。
四年后,在2010年阳朔攀岩节时,孙灵野遇到了当时Black Diamond公司的亚洲总部负责人Ryan Gellert。Ryan非常欣赏孙灵野,他请BD的首席执行官Peter Metcalf给孙灵野发了一个邀请函,邀请他去美国。
“你去美国做什么?”办签证时,签证官问孙灵野。
“我想把国外的一些户外品牌文化引进中国,让中国的户外活动有更好的发展。”孙灵野回答签证官,这位爱好户外运动的签证官直接就给孙灵野盖了章。
拿到了签证的孙灵野才发现他的存款根本不足以支付EMT近五万人民币的的课程费用,包括来回的机票、当地的吃住都是巨大的花销。
恰巧2010年3月,冬季奥运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孙灵野和他的朋友一起申请了做服务工作人员。虽然工作很辛苦,但这次的温哥华之旅可以让孙灵野节约去美国来回的国际机票费用,他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去学习EMT的课程。同时,孙灵野利用奥运会这一个月服务赚来的三万多块钱,加上自己的存款交了学习费用。
EMT的课程学习正好在温哥华不远的西雅图,孙灵野坐上大巴去西雅图待了一个月。“大多数的EMT课程学习人员都是白人,我是里面的唯一的中国人,我的压力不小。”孙灵野如是说。
课程学习和考试是分开的,考试的地点在波特兰,那里正好有孙灵野在阳朔认识的一位医生朋友,他住在朋友家复习急救知识。“出考场的时候我还非常担心,考试到底能不能通过,但是第二天大早邮件就发过来了,我通过了考试。”孙灵野说起这段经历时整个人都充满着兴奋。
考试之后,孙灵野回到了中国。他把通过EMT考试的证明发给了WMAI总部。
他的努力很快得到了总部的回复。2010年9月,在WMAI美国总部有一个讲师年会,孙灵野利用这个机会参加了此次年会以及后面的讲师培训。这时的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助理讲师。但是距离成为一名真正的讲师,他还需要认证讲师对他的授课进行评估和指导,然而没有人能听懂孙灵野用中文授课,也无法对他的课程进行评价。
2012年,为了尽快得到评估,孙灵野先去加拿大进行学习英文授课,他认真地旁听许多老师的课程,起初模仿老师的语言,慢慢给自己规划一套流程,然后综合自己的方法,很快就形成自己的一套讲述形式。在预讲课的时候他得分比很多母语为英文的老师还要高,这也增加了他自己的信心,讲课的方式也开始灵活多变。
2013年年底,孙灵野终于正式得到了总部的认证,成为一名可独立授课的WMAI讲师。也是在这一年开始,他去到很多国外的著名大学以及知名夏令营授课。
在此期间,他和很多WMAI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学习。这时候的孙灵野更加坚定了之前想法:把野外急救课程引入中国,他开始在中国大面积推广授课。
“我一边要负责野外急救授课,还要去管理我和朋友开办的公司。”孙灵野喝了一口咖啡。“我不得不做出取舍,我把公司交给了别人管理,而自己则成为股东之一,现在专心授课。”
经过慎重考虑,孙灵野和David分析了中国户外的前景,接着在香港正式成立了第一家国际野外学协会的亚洲办公室,分管大陆、香港、澳门以及部分东南亚的业务。
孙灵野的团队也开始不断发展壮大,招募了部分优秀户外人才参与进来成为WMAI讲师,包括登山攀岩向导孙斌、康华、刘翔的医生曹晟晨等等。他每年也会去到美国进行更高级别的EMT课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医学救护经验。
“你觉得WMAI在中国的发展是怎样的呢?又应该避开怎样的误区呢?”我问。
他稍微思考了一下。
“野外急救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并不是很了解,这个也不是一个赚钱的行业。其实在一开始,导师就跟我说过,WMAI理念不是赚钱,它的定性就是去帮助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说:“当一个人在野外遇到了危险,需要急救,你没有器材,环境恶劣,离医院很远,距离医护人员到达的时间需要很久,你怎么办?这是一个灵活变通的工作,需要医护救援技能、户外技能、管理技能的结合。WMAI课程可以让你更加冷静地去分析、处理突发的事件,对需要帮助的人进行因地制宜的施救。”
“而我们现在很多的救援队伍,包括红十字会等,它们在野外的救援能力是达不到的,中国的野外救援意识也远远比不上国外,这也是我想把WMAI引入中国的最大原因。”孙灵野说,“现在很多专业医疗机构,包括120急救中心都想要引进WMAI的理念,这对于远程急救或是灾难救援都有极大的帮助。当我们把这些让到更多人和更多行业学习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发展。”
“我希望将WMAI在中国做成一个有口皆碑的机构,用本土的语言和授课方式将它的理念推广出去,让学习野外救援知识的人帮助到自己、帮助到更多的人或行业,这是我的目标。”孙灵野这样规划着WMAI在中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