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桑是当年马达维基亚灵魂附体 国奥依然是国懊!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国奥队赛前研究卡塔尔队时,重点反复提到的两名球员,一个是左后卫3号哈桑,一个则是中场8号阿萨德。但偏偏就是这个8号下半时登场后成为中卡之战的转折点,彻底改变了卡塔尔队进攻中的节奏与组织。而就是这个3号攻入2球,帮助卡塔尔队完成了逆转,最终令卡塔尔队在北京时间今天(13日)凌晨结束的里约奥运会预选赛决赛阶段小组赛第一场比赛中,以3比1击败中国国奥队。
在莱霍维亚队的主场现场看着这场比赛,很容易让我想起了国家队在1997年十强赛中的那一幕,在国足当时以2比0领先的情况下,下半时被马达维基亚连续左路突破之后射门得手,最终以2比4被伊朗队逆转。今天卡塔尔队的哈桑就像当年伊朗队的马达维基亚,一个人把国奥队的防守完全搅乱了。
如果足球比赛是60分钟,相信此时此刻你我的心情都会是相当轻松和愉悦的。但可惜的是,足球是90分钟的比赛,哪怕前60分钟踢得再好,在最后30分钟里一团糟的话,最终难逃失利厄运。很遗憾,国奥队就是在最后30分钟里被对手连入三球,以1比3输给了东道主卡塔尔队。这也意味着原本出线前景不乐观的国奥队出线的希望更小了。
坦率地说,国奥队在中卡之战的上半时是我跟随这支国奥队三年来踢得最漂亮的一个半场,无论是球员的技战术发挥还是场上对对手的遏制,都是相当成功的,高位防守、中场紧逼做得相当出色,传接球的失误很少,令卡塔尔队并没有太多的办法,除了在上半时有一次有威胁进攻之外,国奥队其实是主导着比赛。
以这半场球的水准,再说我们的这批球员不行,恐怕是说不过去的。如果没有基本的能力作为保障,国奥队恐怕很难踢出上半时的内容。而且,如果没有赛前精心而充分的准备,同样不可能踢出这样的内容。真正的问题恐怕还是在于临场,一是球员的心理状态,二是体能的消耗,三是教练临场的调遣。
就体能而言,国奥队在这场比赛中的打法与战术部署对体能要求就特别高。“前场的高位防守、中场紧逼与压迫”,要求球员必须有超强的体能。但我们的球员本来就不处于比赛期,且中超联赛本身的节奏就慢,与亚洲洲际大赛的要求就相去甚远。在这种情况下,国奥球员在上半时有充沛的体能作为保证,执行这种战术尚可。但随着体能的消耗,尤其是一种处于无球状态的防守更是消耗体能。于是,60分钟之后的国奥队便把中国足球这么多年来始终未见有改善的老问题——体能问题彻底地暴露出来了。从1比0到1比2落后,两个丢球就是出现在体能极限之时。
从心里状态来说,体能严重消耗之后,大脑缺氧,球员在场上的注意力肯定明显下降,阅读比赛的能力也必然随之下降,动作与节奏必然更是要慢半拍。国奥队的两个丢球,第一个是角球,当对方角球罚出时,国奥球员防守中无人盯防,让3号哈桑轻松头球破门。而第72分钟时的第二个进球,虽然说是一记世界波远射,但我们的防守球员当时已经没有了上半时那种全力紧逼、飞身堵抢眼的动作了,因为体能跟不上了。当然,在比分领先、体能消耗的情况下,国奥队员心理也有微妙的变化,或者说场上思想不统一了。这就导致了场面上的混乱。
但是,最为关键的恐怕还是临场调整,国奥队在这场比赛中显然慢了半拍。下半时一开始,卡塔尔国奥队率先求变,用8号阿萨德换下了11号蒙泰里,此乃其一。其二,让10号阿费夫和23号法哈德·沙宁换位。前者的登场盘活了卡塔尔队的中前场,后者则意图更加明确,就是10号阿费夫联手身后的3号哈桑进一步主攻中国队的右路。卡塔尔队的第一个进球就是左路突破后获得的角球机会,第二球则是左肋配合后的一脚远射。
面对卡塔尔队战术方面的调整,很遗憾,国奥队未能相应地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在丢掉第一球之后,国奥队才有了第一次换人,用杨超声换下体能不支的谢鹏飞。但效果并不理想,国奥队随即就丢掉了第二球。这之后,国奥队的换人都是被动的,换下的都是体能透支者。
现代足球发展至今,评价教练员的好坏,其实更多地还是看临场指挥。就像刚刚下课的国家队主教练佩兰,在一年前的亚洲杯赛期间被捧上天,源自于临场调兵遣将。而一年后的今天灰溜溜地“下课”,为外界所指责的,恰恰又是其临场指挥。如果国奥队在这场比赛中早几分钟调整,教练指挥胆子再大一些,或许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可如今,后悔已经无济于事!
两年前的阿曼亚洲U22锦标赛上,国奥队在领先情况下最后时刻被乌兹别克队逆转,信心被严重打击,甚至是打垮,导致了随后的连败,最后以“三连败”出局。两年后的今天,国奥队又是在领先情况下被逆转。那么,接下来会是怎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