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剪刀手”萧华 NBA以后在中国的路怎么走?
“执政”一年多来,NBA总裁亚当·萧华将NBA打理得越来越有模样。这次,NBA把迈克尔·乔丹和他的黄蜂队带到中国,再次掀起篮球热潮。与此同时,NBA本届中国赛创纪录地拿下16个赞助商,与腾讯的5年31亿元的转播合同也正式开启。萧华正像“剪刀手”一样,将NBA裁得更加独具魅力。今日,懒熊体育与NBA总裁亚当·萧华对话,听这位“剪刀手”畅谈联盟未来布局。
再次见到NBA总裁萧华,他依然低调、客气、真诚……这位“执政”NBA一年多来的管理者,已经彻底从幕后走到舞台中心,他像“剪刀手”一样,一步步将NBA打理得愈发光鲜。
即使对已经办到第九届的中国赛,这位53岁的总裁先生也显示出一副彬彬有礼的风度。
比如,面对中国媒体。在一群西装高管的簇拥下,萧华快步走进上海浦东香格里拉的大连厅,这里即将进行每年NBA中国赛的固定节目——总裁圆桌采访。作为今年唯一受邀的自媒体,懒熊体育跟新华社、新民晚报等媒体一起,就一系列热点话题和NBA掌门人进行交流。萧华跟媒体打招呼的方式有些特别,进门之后径直走到记者面前,主动和每一个人握手致意,一个初次采访他的记者一时愣住,不知如何应答。实际上,经常采访萧华的中国记者都知道,这已成为他的标准动作,不仅如此,他还会要求身边的高管也这么做,一个小小的动作,一下拉近了和记者们的距离。
这是萧华作为总裁的第二届NBA中国赛,如果说去年此时还是个有待检验的菜鸟老大的话,那他今年来华就是底气十足了——美国本土谈下9年240亿美元的新电视转播大单、签下耐克和UA这两家新装备赞助商,反观中国,以5年超5亿美元的价格把数字媒体版权独家卖给腾讯(单价是新浪之前每年2000万的5倍),签下创纪录的16个市场合作伙伴……“后斯特恩时代”这一词语甚至都没来得及流行,NBA就已经迅速迈入“剪刀手”萧华时代。
“(球迷)去年中国赛的热情本身就已经很高,没想到今年还能再提升这么多,”谈及一年来中国市场的变化,萧华如是回答懒熊体育,“今天早上我看了一眼新闻报道,没想到深圳的比赛被传播得这么开,我做总裁的时间不长,(NBA在中国影响力的)增长速度确实让我惊讶。”
今年中国赛能有如此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人,那就是有“篮球之神”之称的黄蜂队老板迈克尔·乔丹。不管现在的球迷是否看过他的比赛,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他们都不可避免地要从父母、朋友或者媒体那听过他的名字与故事。
乔丹有多好,今年夏天刚加盟黄蜂的华裔球员林书豪很有发言权,在深圳站比赛结束后,他代表球队出席了新闻发布会:“我以为我(在中国)比较红,但乔丹出来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才是神。”
萧华比谁都清楚这个道理,他在圆桌采访中透露,在安排今年中国赛的对手时,乔丹主动要求让自己的球队来华比赛。“他一直非常积极,”萧华说,“从过去几天他随队抵达中国,多次出场参加活动,这是对他当初承诺的最好证明。”
毫无疑问,有乔丹参与的中国赛,将是一座很难逾越的巅峰,接下来NBA在中国会怎么升级,萧华给我们透露了三个思路。
中国赛,将向二、三线城市扩展
几乎每次来中国,萧华都会被问到同样的问题——“会考虑把常规赛搬到中国来吗?”“全明星周末在中国办有无可能?”
这次也不例外,萧华当然想点头,但他也有没法解决的苦衷。中美两个大陆之间,目前最短的航程也在10个小时以上,再加上两地日夜完全颠倒的时差、NBA对承办城市场馆和酒店等的特殊要求,目前举办常规赛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个细节是,自姚明2004年率领火箭队开启首届中国赛以来,该项比赛已经走过11年、9届19场比赛的旅程,中国球员打过(火箭)、卫冕冠军来过(热火)、最受欢迎球队(湖人)用过,而今年,则是出动了“篮球之神”。那么,接下来怎么办?
刚结束的深圳站给NBA提了个醒,也是吃了一颗定心丸,这是NBA中国赛首次在北上广以外的城市举办,球票一票难求、赞助商数量破纪录,应该说结果超出预期。而深圳之外,类似成都、天津、东莞等二三线城市,也都早已瞄上了NBA这块肥肉,球迷的需求都摆在那。
“这是我们策略的一个延伸,NBA其实一直想把原汁原味的比赛带给越来越多的中国球迷,”萧华如是告诉懒熊体育,“我们已经在中国都打了近20场比赛,也确实把这次比赛(深圳站)看成一次向其他城市延伸的机会。中国其他城市也有不少能承办中国赛的场馆,但比赛就这么多,很难一下满足所有需要。”
实际上,NBA中国赛也确实到了战略转型的时候,一般的球队来华打季前赛,确实难以调动大城市球迷的胃口,去年的国王和篮网就是最好的例子,媒体和球迷的热情都明显比之前两年差一截。另一个事实是,超级巨星、人气球队不可能每年都来——NBA也限制球队连年到海外打比赛,开拓二三线市场成为一种必然。
引科技,虚拟现实已在研发
既然中国赛的比赛形式无法玩出新的花样,航程、时差的矛盾短时间内也无法克服,NBA势必要寻找新的突破路径,而萧华在今天的圆桌采访中透露了一个新的方向——研发虚拟现实技术。
“这几年互联网对每个行业的影响都是颠覆性的,体育产业也不例外,不管我们的球迷在哪儿,互联网可以让我们把NBA的东西带到他们面前,而各种新科技,能让我们把现场看球的体验,复制到美国以外的地方去,”萧华说,“我发现的一项特别神奇的技术就是虚拟现实,我体验过的一些虚拟现实技术,是我见过的能将场边看球体验复制到其他地方最有效的手段。”
早在去年中国赛期间,萧华在接受我的专访时就明确表态,NBA未来在中国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把现场看球的体验,尽可能地复制到比赛转播上,而现在,NBA已经迈开了步子。
这其实也是NBA选择腾讯作为中国数字媒体的独家合作伙伴、选择深圳举办中国赛的原因之一,这座中国经济最开放的城市,有中国硅谷与“创客城市”之称,腾讯也是诞生于此。
深圳站比赛期间,萧华和腾讯总裁刘炽平以及他的高管团队见了面,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如何利用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让中国球迷看到更原汁原味的NBA比赛。
不仅在深圳找腾讯,在美国硅谷,NBA也已经开始这方面的行动。据萧华透露,NBA已经联系几家科技公司,让他们为联盟研制虚拟现实相关的产品。
“我们已经在尝试利用多种技术,包括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转制上届全明星赛的一部分,”萧华说,“除了腾讯,经常跟我们合作的几家公司都在争相研发新产品。项目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到几年中,我预计会有大的突破出现。”
担任前任总裁大卫·斯特恩的助手期间,萧华一直就十分重视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他一手主导了NBA官网的建设,创办了NBATV,还专门成立了NBA娱乐部门,很多球迷熟悉的电影《姚明年》,他是制片人。可以说,萧华骨子里就是个新技术控,为了虚拟现实早日进入NBA,他开玩笑似地说:“让(中美)两地的硅谷竞争吧,看谁先把产品做出来,反正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是赢家。”
图未来,培养青少年引中国面孔
今年的中国赛圆桌采访,萧华带来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具体负责中国业务的副总裁马克·塔图姆和NBA中国CEO大卫·舒德伟。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塔图姆今年将自己的官方名字由译名换成了汉名谭惠民。跟萧华和舒德伟取中文名曾在NBA中国内部集思广益不同,谭惠民这一名字来自其中国籍的外祖父母。光听这三个人的中文名,完全没有老外之感,也是他们贴近中国的方式。
这是NBA向中国示好的一种方式,还有去年春节,德维恩·韦德、詹姆斯·哈登等NBA球星拿着中国结和福字给中国球迷拜年的视频广告,也笼络不少球迷心。但所有这些,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自2012年4月底易建联离开小牛之后,NBA赛场已经有三年没有出现中国面孔。
对此,萧华也很着急,但也没办法。
“作为NBA总裁,我不能把中国球员强塞给球队,也不能说打一下响指就搞定这个问题,”萧华说,“不过看到中国青少年的发展,尤其是看到中国男篮成功晋级了奥运会,我觉得NBA出现更多像姚明这样的球员,只是时间问题。”
由此引出NBA在中国的另一个战略——青少年培养。作为教育部的战略合作伙伴,NBA中国在今年6月宣布,他们将出资1000万人民币,在中国建设和翻新公共篮球场,这无疑是一个实打实的回馈。另外就在今年中国赛开始前,NBA和东莞篮球学校完成续约,双方将致力于培养中国青少年篮球精英、篮球教练员及相关篮球专职人才。
“我认为我们在青少年培养上的突破,将是NBA未来在中国最重要的突破口,”NBA中国CEO舒德伟说。
这一突破口若能打开,萧华的NBA中国面孔梦或许能更快成真。
1984年斯特恩接任NBA总裁时,当年的总决赛在美国本土都没实现直播,到2014年卸任交权给萧华时,NBA总决赛在中国每一场都有直播。
“我希望NBA的下一个级别是,”萧华说,“等我的继任者接任时,我给联盟带来的改变,能跟斯特恩时代一样大。”